内蒙古有多大的面积,外蒙古有多大面积


内蒙古大草原面积有多大?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 位于我国北部边疆, 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 。 面积110万平方公里;人口2326万;以蒙古族和汉族数量最多, 此外, 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 全区分设7个盟, 辖5地级市;其下又辖15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 。 首府呼和浩特市 。 包头、集宁、乌海、海拉尔、通辽等为区内主要城市 。 全境以高原为主, 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 通称内蒙古高原 。 主要山脉有大 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 。 东部草原辽阔, 西部沙漠广布 。 有呼伦湖、贝尔湖 等著名湖泊, 黄河流经本区西南部 。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 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短冬长, 较为干冷 。 年均气温一1~10摄氏度;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 。 已探明矿藏60余种, 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 。 草原面积居全国前列, 大兴安岭林区木材蓄积量较大 。 内蒙古工业在建国后发展较快, 以采矿、冶金和稀土工业为骨干, 毛纺、森工、机械、食品、建材、化工全面发展 。 本区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牧区草场肥美, 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细毛羊均为著名畜种 。 农区集中于河套平原与东南部丘陵谷地, 出产小麦、莅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胡麻、甜菜等经济作物
内蒙古多大面积外蒙古多大今天内蒙古面积118万平方公里

下面详细介绍:
游牧部落几千年来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我国境内北纬35度是游牧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分水岭, 北纬35度到北纬50度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 高寒干旱, 适合游牧经济发展, 那里出现干旱, 历代游牧民族都会南下, 入侵温暖湿润的农业地区 。 历史上农业民族和牧业民族征战不断, 双方和平共处, 就是维持了大自然安排的生态环境, 破坏了这种生态平衡, 对牧业经济和农业经济都会造成危害 。
两千多年前, “汉武帝将匈奴驱逐到阴山以北, 设立了朔方郡, 下辖十个县, 从内地迁移的军民便在此屯垦耕种 。 凭借籍黄河水资源之便, 粮食产量一度很高 。 西汉末年, 受战乱影响, 垦区开始衰落, 大量农田废弃, 失去灌溉的土地风蚀加剧, 就地起沙 。 到10世纪时, 流沙堆积深厚, 乌兰布和草原终于变成了乌兰布和沙漠 。 ” ( — 沈孝辉“追溯沙尘暴之源”-《森林与人类》2000年第12期)
失去了大草原天然的生态屏障, 农业经济开始遭受风沙、干旱的威胁, 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 生态的演变很难得到重视 。
游牧部落适应了草原上的生活, 每个时代每个游牧部落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游牧草场, 并不是象没头苍蝇一样逐水草乱跑 。 近几百年蒙古民族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通过春夏秋冬不断迁徙, 使各处草场得到休养, 下一年再继续使用, 蒙古包是蒙古民族的象征, 也是一种文化和大草原的选择 。
一百年前, 衰落的满请政府开始把木兰围场(部分在锡盟多伦县境内)等草原卖给内地农民开垦, 换取银两支付清兵的饷银, 大批农业人口进入锡盟草原 。 今天多伦县人口十万, 是一百年的200倍, 土地已严重沙化, 早已是我国重点扶贫县 。
今天内蒙古面积118万平方公里, 由于50-60年代工业开发, 70年代建设兵团大面积机械化开垦内蒙古草原, 到90年代末内蒙古人口已近3千万, 2百万蒙古族中只有约10万左右还生活在传统草原上(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维持牧业生活 。
1984年, 记住1984年, 从这一年起内蒙古草原游牧方式消失 。
1984年, 大草原的最后象征-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盟(1984年两盟土地面积的50%为草原, 共约20万平方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平均划分草场, 定居放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