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一般能活多久,酒鬼咋样能喝死( 六 )



就2001年年度报告来看 , 田家贵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全年销售额4个亿 , 虽然财务费用就用去1.9亿 , 为历年之最 , 但在当年白酒行业亏损面超过一半的背景下 , 湘酒鬼2001年实现净利润1亿 , 较上年提高15.4% , 每10股派发现金3元(含税)的分红着实让股东高兴了一把 。

评析:

田家贵虽然已经止住了酒鬼酒下滑的趋势 , 但没有改变他下课的结局 。 作为湘西州唯一的上市公司 , 酒鬼担负着当地85%的财收入 , 府希望企业能够交更多的税 , 但企业只有发展了 , 甚至只良性发展了 , 才能够为府分担更多的负担 , 但当时的酒鬼显然不能达到府的要求 。 在这里不说府的干预 , 只从营销的角度来分析酒鬼2001年的得失 。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 , 2001年全国酒产量约为420万吨 , 50%的白酒产品过剩 , 只能搁置仓库 , 产量大于需求量 。 白酒的销售模式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做终端销售”向“文化营销”过渡 。 而白酒从传统的作坊酒、工业酒、广告酒、品牌酒逐步过渡到以文化为宣传手段的文化酒 , 这时白酒诸侯纷纷意识到文化酒所蕴含的巨大商机 。

田家贵接手酒鬼 , 顺应了当时的市场风向 , 以文化营销为根本 , 以内部管理和开拓市场的方式 , 通过五招止住了酒鬼的市场下滑:

(一)淘汰低档产品 , 走“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档次”之路 。 这种产品聚焦策略 , 是适合当时酒鬼酒的 , 产品线的缩短 , 有利于打造酒鬼酒高品位、高档次之路 , 集中精力 , 全力塑造酒鬼的品牌 , 重树酒鬼形象 。 田家贵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 , 以酒鬼酒在十余年“文化营销”的深厚功底迅速打出了“做中华文化酒引领者”的旗帜 。 先后开发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新世纪酒鬼酒”“珍品酒鬼酒”“酒鬼牌三千年”等 , 在国内外揿起了一股“湘酒风” 。

(二)精兵简 , 提高效率 。 将全国21个办事处削为12个 , 销售队伍由原来的300多人减至90人 。 市场上最贵的是人才 , 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 , 通过提高办事效率 , 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

(三)转变销售模式 。 由于前期公司直销和经销并存 , 业务和经销商抢市场 , 造成了市场混乱 , 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酒鬼 , 急需要的是稳定市场 , 因而转变为总经销代理制模式后 , 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 稳定了市场 。

(四)抓终端 , 促销售 。 要求公司高管转变观念 , 到终端抓销售 , 为生存而战 。 这一招使公司贴近了市场 , 同时也提高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

(五)清欠应收帐款 。 由于在1998年的渠道变革中造成了多达7亿元的应收帐款 , 这些款如果不清欠 , 公司将会进一步的造成经营困难 。

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中 , 酒鬼酒业绩止住下滑 , 开始增长 , 并成为当年上市公司中两个赢利企业之一(另一个是五粮液) 。 由于府的影响 , 2002年 , 田家贵离任 。

三、刘虹:资本下的蛋 (掏空酒鬼酒的罪魁祸首)

2002年 , 州府换届选举后 , 彭善文接替田家贵担任董事长 , 但4个月后即将股权转让给以刘虹为代表的成功系 。 转让的原因是 , 湘酒鬼原控股公司湘泉集团连年亏损 , 长期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资金导致湘酒鬼也亏损 , 湘泉不得不卖股还钱 。 2002年刘虹一路顺畅进入湘酒鬼 , 当年湘酒鬼首次报亏 。 2003年7月 , 股权转让正式获得国资委批准 。 此后 , 每股收益由1997年的0.86元一路跌为负值 , 被带上ST帽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