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一般能活多久,酒鬼咋样能喝死( 五 )



酒鬼酒的失败是自己没有健全的销售渠道 , 就想自己分销 , 吃独食 , 其次由于王的离去 , 公司管理混乱 , 开始走入衰退 。

评析:

综观酒鬼酒的发展 , 从弱小到强大 , 又从强大到弱小 , 就象王锡炳一样 , 从主湘泉 , 把湘泉从小带大 , 成为精神领袖 , 成为企业的英雄 , 又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 , 到英雄时代的结束 , 王锡炳所经历的正是20世纪中国酒类营销本身发展的特征 。

中国的白酒营销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 , 在90年代以前 , 还是一种需求大于生产 , 所以 , 在营销上 , 只要能够走出去 , 在创新的方式上是稍稍有所创新 , 销售就会迅速提高 。 90年代以后国家策发生了变化 , 1993年12月府发布的限制性税收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 其对酒类产品征收消费税的规定为白酒税率达25%;1998至1999年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补充规定粮食类白酒(含薯类白酒)的广告宣传费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 , 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白酒业的税率 , 增加了白酒企业的经营成本 。

但酒鬼酒却在1993年大胆将零售价提到300元以上 , 这种高价策略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高端品牌 , 销售取得了迅速的增长 , 成为当时白酒界的黑马 。 1995年 , 销售收入高达30.96亿元 。 1998年 , 企业为适应市场环境和国家策 , 进行渠道改革 。 这种策略本身没有错误 , 也是中国市场营销环境下的产物 , 但酒鬼酒渠道改革没有成功 , 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销售体系不健全 , 急于求成 , 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 , 搞起了赊销 。 而酒鬼酒销售公司与湘泉经贸公司两家“自己人”在销售环节上扯不清、道不明 , 使得销售收入大幅缩水 。 应收帐款高达7亿元 , 存货高达3亿元 。

(二)品牌透支 。 集团高、中、低档产品全面开花 。 集团公司品牌高峰时达到100余个 。 造成资源浪费 , 建设重复 , 重心不一 。 这使得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 。 对主流品牌--酒鬼酒的销售与市场开发造成了很大冲击 。

(三)“文化营销”力度不够 。 酒鬼酒的形象没有进一步挖掘、宣传 。 使得在国酒茅台、酒业大王五粮液等大腕品牌的冲击下动摇了信心 , 乱了阵脚 。

总之 , 在整个90年代 , 国家出台的策 , 也是针对当时的市场环境的 , 所有的白酒企业都要面对 , 在王锡炳最后主的十年 , 经历了行业内假酒泛滥 , 标王事件 , 买断风潮 , 文化营销等等 , 这些事件在影响着所有业内企业 , 虽然如此 , 五粮液、茅台等名酒还是在不断的增长 , 在1998年起步的金六福酒 , 不是也乘势而上吗?目前不是也发展的很好 , 而酒鬼酒开始从高峰下滑 , 从而使公司面临困境 。 为什么酒鬼开始没落 , 渠道改革没有错 , 归根结底 , 是因为没有系统的营销管理和市场规划造成的 。

二、田家贵:向现代营销过渡 , 走出英雄时代

2000年底 , 有着府背景的田家贵出任酒鬼董事长(湘西自治州原常务副州长 , 兼任州委常委) , 此时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 田家贵上任后 , 曾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将原有的115个品种停产淘汰2/3,走“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档次”之路;将全国21个办事处削为12个 , 销售队伍由原来的300多人减至90人;将直销制转为总经销代理制 , 全国统一价格、统一策;公司高管全部到市场一线抓终端销售;设立专门的机构清欠帐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