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多久能拿到赔偿,劳动仲裁太恶心了


劳动仲裁后多久能拿到赔偿劳动者拿到生效的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的法院判决书后 , 如果用人单位并不配合执行裁决书确定的内容 , 则劳动者如果要继续推进工资、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债权的行使 , 则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即 , 启动强制执行程序 。

值得注意的是 , 实务中 , 有的劳动者在发现用人单位并不配合履行裁决书确定的内容后 , 并不是抓紧申请强制执行 , 而是通过向有关部门继续反映、投诉等方式来试图解决问题 。 而正是在这种一来二去的折腾中 , 申请执行的时效可能就过了 。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 对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只有两年 。 徒法不足以自行 , 劳动者在遭遇用人单位拒不配合履行裁决或判决内容时 , 仍然应当坚持推动申请强制执行程序的启动 。

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程序并不复杂 , 问题点是很多劳动者在完成申请执行立案后 , 就将案件放下不管了 。 时间一长 , 发现钱没有回来 , 才开始回头抱怨法院执行部门没有推进执行工作 。 这其实是对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存在误解 。 强制执行程序并非只要完成申请执行立案 , 劳动者就可以在家等着钱到账了 。
法院虽然可以对用人单位采取一定的查控措施 , 但这些措施主要是对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名下可以查询的登记财产实施查控 。 对于其他财产 , 执行法院也很难了解的太清楚 。 相比而言 , 劳动者由于曾经系用人单位的员工 , 其对用人单位的经营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 因此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同事关系或对用人单位财产的了解情况 , 及时向执行法院反馈财产线索 。 执行法院将根据上述财产线索进行采取执行措施 。

当然 , 并非所有的劳动者都对公司经营情况或财产情况有所了解 。 如果你属于对公司经营情况并不了解的人员 , 但起码认识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 。 在用人单位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或者拒不配合进行财产报告时 , 执行法院可以对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对债务清偿具有直接影响的人实施司法拘留措施 。 而操作司法拘留则需要首先了解到用人单位上述人员的下落 。 劳动者可以凭借自己对上述人员日常出行情况的了解 , 及时向执行法院反馈被执行人用人单位上述人员的行踪 。 执行法院获得上述人员的行踪线索后依法对上述人员采取司法拘留的措施 。
此外 , 劳动者也可以通过财产悬赏、委托律师跟进等方式配合执行法院的执行措施 。 财产悬赏由劳动者从工资、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的执行案款中拿出一定比例 , 由执行法院发布执行悬赏 。 如果有群众发现财产线索并获得有效执行的 , 则按照该比例兑现支付承诺 。 如果劳动者没有时间跟进执行程序 , 也可以委托专业律师跟进执行程序 。 律师费用可以通过约定付款条件的形式解决未收到前而需要先支付律师费的问题 。

总之 , 在劳动争议案件的法院执行业务中 , 劳动者要密切配合法院以推进执行工作 。 如果一味依赖法院自行的查控程序解决执行问题 , 除非被执行的用人单位处在正在执行且恰好能够满足申请执行人的债权需要的情况 , 否则很难获得较好的执行效果 。 对于劳动者而言 , 赢得劳动仲裁或诉讼的胜诉并不是目的 , 真正的目的是能够拿到法律所规定的应得的工资、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
劳动仲裁多久后公司才能赔偿?仲裁庭裁决案件 , 应当自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 案情复杂需要延时的 , 经仲裁委员会主任准许 , 能够延时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 但延长时限不得超出十五日 。 有下列情形的 , 仲裁时限按照下列限定计量:(一)申请人需要补正手续的 ,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的时间从手续补正之日起计量;(二)增加、变换仲裁申请的 , 仲裁时限从受理增加、变换仲裁申请之日起再次计量;(三)仲裁申请和反申请合并处置的 , 仲裁时限从受理反申请之日起再次计量;(四)案件移送管辖的 , 仲裁时限从接受移送之日起计量;(五)中止审理期间不计入仲裁时限内;(六)有法律、法规限定应当另行计量的其他情形的 。 因出现案件处置依据不明确而请示有关组织 , 或者案件处置需要等待工伤认定、伤残等级判定、司法判定结论 , 公告送达以及其他需要中止仲裁审理的客观情形 , 经仲裁委员会主任准许 , 能够中止案件审理 , 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 中止审理的客观情形消除后 , 仲裁庭应当恢复审理 。 如果您自己不清楚不妨询问专业的律师 , 也能够请律师帮助进行仲裁 。 譬如: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