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组培中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防治】组培中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组培中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 组培生产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速度很快 , 我国组培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 , 近年来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 尤其在作物育种、苗木及花卉的脱毒和快繁等方面更具其他技术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 虽然组织培养技术操作并不难 , 但对一些技术环节的要求却十分严格 , 稍有疏忽便会延误实验进程 , 甚至导致整个试验失败 , 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在组织培养生产过程中污染带来的危害 。 以下就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来源及防止作一些探讨 。

一、在组织培养生产过程中污染的来源

(一)外植体自身带菌

许多植物都是栽培在室外 , 而空气环境中有大量微生物存在 , 这些微生物可通过植物自然的孔口或伤口进入植物内部 , 也有一些兼性腐生菌 , 可由外植体或通过相应的侵入机制侵入植株内部 , 如果在接种操作前对这些认识不足 , 对外植体消毒不严 , 就很容易发生污染现象 。

(二)培养基或接种工具灭菌不彻底

在对培养基灭菌过程中 , 如果灭菌时间过短、灭菌时温度达不到要求、灭菌锅压力记数不准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 使一些病原微生物残留在培养基中 , 一旦接种后就会造成污染 。 使用灭菌不彻底的接种工具 , 灭过菌的接种工具存放时间过长 , 都会导致在生产中造成污染 , 所以生产中要做好培养基和接种工具的灭菌和消毒工作 。

(三)接种室消毒不严

在组培生产过程中 , 除了植物本身外 , 大部分污染来源便是来自接种操作室 。 因为在接种操作室中 , 未过滤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 这些微生物可随着操作人员或植株接触时而发生污染 , 所以接种室消毒不严 , 也易引发污染发生 。

(四)人员因素

在整个操作室内 , 人员是最大的带菌者 , 其不管在毛发或是衣服等 , 都隐藏着数不清的微生物 。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 。 为此在进入操作室前 , 接种人员的工作服、鞋帽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 进入接种室必须换上消毒过的鞋帽 , 接种前 , 接种人员必须认真洗手 , 还要用70%的乙醇棉球擦拭双手 ,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污染的危害 。

(五)超净工作台上的滤网过滤不彻底

超净工作台使用过久 , 或保养不当 , 而造成滤网坏掉或灰尘过多 , 导致在接种操作时对空气过滤不彻底 , 也易产生污染 。 (文章来源:组培产业网(六)栽培过程污染

在栽培室 , 组培瓶外和外界气体交换时 , 亦会有一些微生物进入 。 污染几率取决于空气中带菌密度与组培瓶空气交换率 。

二、防止污染的方法 (一)认真做好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工作 , 防止外植体带菌

对外植体的选择要考虑选择的时间和部位 , 尽量选取带菌少的材料 , 在时间上一般在植株的生长旺盛季节如春季和秋季病原微生物数量相对要少些 , 对于外植体的部位一般以幼嫩的部位较好 。 另外要做好外植体的消毒工作 , 目前外植体消毒常用药剂有:70%~75%的乙醇溶液 , 0.3%~0.6%的次氯酸钠溶液和0.1%的升汞溶液 , 选用何种消毒剂和消毒时间要根据外植体的幼嫩程度和部位确定 , 一般要求既将外植体表面的微生物杀死 , 又要求尽可能少伤害外植体组织和表层细胞 。 在生产实践中防止外植体污染 , 也可实行多次灭菌和交替灭菌相结合的办法 , 最终达到消灭杂菌的目的 。

(二)改善接种室和培养室的环境条件 , 保证接种与培养环境清洁无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