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丹参怎么种?丹参种植技术有哪些?


【常见问题】丹参怎么种?丹参种植技术有哪些?

【种植】丹参怎么种?丹参种植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丹参种植
【专家解答】
一、选地和整地
丹参是深根植物, 根部可深入土层0.3米以上 。 为利于根部生长、发育, 宜选择肥沃、疏松深厚、地势略高、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 。 山地栽培宜选用向阳的低山坡 。 丹参对土壤要求不严, 黄沙土、黑砂土、冲积土都可种植 。
丹参为根类药材, 生长期长, 在整地时, 先在地上施好基肥, 尽量多施迟效农家肥和磷肥作基肥 。 最好每亩施腐熟栏肥2500~4000公斤, 翻入土中作基肥 。 种植前, 再进行翻耙、碎土、平整、作畦 。 一般畦连沟宽2.5~3米, 畦高15~25厘米 。 在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区栽培, 为防止烂根, 需要开挖较深的畦沟;过长的畦, 宜每隔20米距离挖一腰沟, 以保持排水畅通 。
二、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一般多用撒播, 以采种当年芒种至夏至及处暑至白露播种最佳 。 其苗床宜选用地势略高、土质疏松肥沃、浇水方便的土地.山区育苗, 最好选择朝东或东南方向的山脚坡地作苗床, 以减少日晒, 利于出苗 。 苗床先进行翻耕, 并以沤腐的人粪尿作基肥 。 泥土要打细, 作高畦, 畦宽1.3~1.66米 。 然后将种子均匀浅播在畦面上, 播后用脚轻踩一遍, 使种子与表土紧贴(不必覆土), 盖上一层薄薄麦杆, 并经常洒水, 保持湿润 。 当幼苗具3~5片真叶时, 如发现过密应进行间苗 。 间出的幼苗可另行假植、培育 。 期间注意浇水, 并及时追施1~2次稀薄人粪尿, 促进幼苗生长 。 移栽时间以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较为适宜 。 移植前, 在整好的畦面上以 25厘米×25厘米的株行距开穴, 穴深视幼苗根部的长度而定 。 每穴栽种1~2株, 栽种深度以微露心芽为准, 不要过深, 也不要使根头露土 。 种后覆土至平穴, 稍压实, 并及时浇水稳根 。 丹参早移栽, 早生根, 至寒冬来临时早已成活, 来年早返青, 尽可能不要推迟到严寒季节才移植 。
分根繁殖:在立春至惊蛰进行 。 选取健壮、直径1厘米左右的新根作种用 。 种植前, 先将根部截成5~7厘米长的根段 。 种植密度为行距27厘米, 株距20厘米 。 在畦面开沟槽, 将根段直放于沟里, 注意上下端不要倒置, 栽后覆平土 。 一般在谷雨以后出苗 。 分根繁殖, 开花较晚, 当年难收到种子, 但根部生长较快 。
分株繁殖:于立冬至第二年惊蛰, 在家种丹参收获时(一般在冬至到立春之间), 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 剪下粗根作药用, 将细于香烟的根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 进行种植 。 还可采挖野生丹参, 连根带苗移植 。 大棵的苗, 可按芽与根的自然生长状况, 分割成2~4株, 然后再种植 。
扦插法:清明前后, 选粗壮的茎条, 截成具2~3个节为一段, 剪去部分叶片, 扦插到整好的畦中, 入土6~10厘米, 使芽略露出土面, 将土压实, 立即浇水 。 此后早、晚用喷雾器喷水, 保持畦面湿润 。
三、田间管理
施肥:丹参开春返青后, 要经过9个月的生长期才收获 。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追几次肥 。 第一次在返青时施提苗肥, 每亩用沤腐的人粪尿750~800公斤冲水浇施;第二次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施 。 不留种子的地块, 可以在剪过花序后, 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饼肥50公斤;第三次在6、7月间剪过老杆以后, 施长根肥, 宜重施 。 每亩施入浓粪尿15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10公斤 。 第二次和第三次追施以沟施或穴施为好, 施后即覆土盖没肥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