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化肥的种类简介以及使用方法注意要点


大家多知道化肥对作物起着提升产量的作用,而伴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化学肥料也随之发展,整体多朝向高浓度、复合化、液体化发展 。 那么化肥多有哪些种类呢?使用方法有哪些注意环节?
(一)、氮肥: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硫酸氨、氯化铵等 。
1、尿素 。 尿素也叫碳酸二胺,是酰胺态氮肥,呈白色或略带黄色的颗粒或粉末状结晶,含氮46%,属于高效固体氮肥 。 易溶于水,溶于水的尿素分子可以透过叶片被作物吸收 。 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变成碳酸铵和碳酸氢铵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出游离氨而挥发损失 。 所以在施用尿素时要深施覆土防止氮素损失 。 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可以用作底肥和追肥,一般不做种肥,以防烧种 。 作追肥最好,其次是底肥 。 尿素作底肥时,一般用量控制在每公顷80千克以下,可与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混拌均匀条施 。 尿素作根外追肥效果要好于其它氮肥 。 因为尿素是中性有机化合物,对作物的茎叶没有烧伤性 。 喷施浓度:禾本科作物1.5%-2%,果树0.5%,蔬菜作物0.4%-0.8% 。 一般应喷2-3次,隔7-10天喷一次,时间以早晨和傍晚为宜 。
2、硫酸铵简称硫铵 。 大多为白色微细的结晶体,含氮20%-21% 。 吸湿性小,不易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在贮藏运输和保管时,要注意防潮、通风,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在一起 。 由于硫铵中含有中量元素硫,所以硫铵的增产效果好于单质氮肥 。 硫酸铵适于各种作物施用,可以作底肥、种肥和追肥 。 由于它是生理酸性肥料,适合于中性特别是碱性土壤上施用 。 在我们干旱地区,硫酸铵作底肥效果好于追肥,每公顷施用量以200千克为适宜 。 作种肥可增产10%-15%,每公顷用量以50-70千克为宜 。 在水田上作底肥效果最好,施后结合耙地或中耕,使肥土混匀,每公顷用量150-200千克较适宜 。
(二)磷肥:水溶性磷肥、弱酸性磷肥、难溶性磷肥 。
水溶性磷肥主要包括: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
1、过磷酸钙 。 又叫过石或普钙,含有效磷14%-20% 。 属酸性肥料,是生产复混肥料中磷元素的主要原料 。 过磷酸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 。 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上施用效果好于酸性土壤,因此在水田土壤上的有效性高于旱田土壤 。
施用方法:集中施用:把过磷酸钙集中施在根际附近,减少有效磷被土壤固定的数量,提高根际土壤周围的磷素浓度,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可降低根际土壤的PH值 。
与有机混合施用:能减少过磷酸钙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水溶性磷的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 。
2、重过磷酸钙 。 简称重钙,习惯称三料 。 含有效磷43%-46% 。 施用方法基本与过磷酸钙相同,但是用量相对减少65%-70% 。
(三)、钾肥:氯化钾、硫酸钾
1、氯化钾 。 呈白色或淡黄色结晶,含钾K2O60%,是化学中性肥料,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 氯化钾可以作底肥和追肥,不适合作种肥 。 作底肥用量一般为每公顷100-150公斤为宜 。
由于氯化钾中氯离子对忌氯作物的品质有不良影响,所以不能施用 。 目前,只有烟草是忌氯作物,绝对不能施用 。 马铃薯、甜菜是对氯敏感作物,如不过量施用氯化钾,对作物的品质没有影响 。 对麻类和棉花等纤维作物能提高纤维含量和质量,可尽量施用氯化钾 。 氯化钾不适合施用在盐渍土上,以免增加土壤的盐渍化 。
2、硫酸钾 。 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细粒,含钾K2O50%,还含有18%的硫 。 喜硫的十字花科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甜菜、西瓜、葡萄等作物 。 硫酸钾既可作底肥、追肥,也可作种肥和根外追肥 。 做底肥用量每公顷120—180%千克为宜,种肥用量以每公顷50千克为宜,根外追肥采用1%-2%的浓度喷于叶面 。 在还原性较强的水稻土上,硫酸钾的硫酸根易被还原成硫化氢,对水稻有毒害作用 。 在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上都选用氯化钾,这样可以降低肥料成本,减少投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