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生姜姜瘟病如何防治?


【常见问题】生姜生产中常见病害轻则减产重者绝收的姜瘟病如何防治?
专家解答
姜瘟病单靠药剂防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以农业防治为主, 辅之以药剂防治,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病害发生蔓延 。
1.轮作换茬 。 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 。 已发病的地块, 要间隔3-4年才能种姜 。 前茬以选粮食作物、葱茬、蒜茬为宜 。 前茬是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等作物的地块不适合种姜 。
2.整地施肥 。 选择地势高燥、地面平整、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地 。 耕深25-30厘米, 整平地面后开种植沟 。 为便于排灌, 种植沟不适合过长, 并设置排水沟 。 使用不带病菌、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做基肥 。 生姜喜钾, 适当增施钾肥, 可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
3.选用无病姜种 。 在无病姜田里严格选种, 在无病菌窖内单独存放, 播种前再严格挑选 。 从外地调种时, 要严格检疫, 消除姜种带病隐患 。
4.科学排灌 。 水量要适当, 切忌大水漫灌, 雨后及早排除田间积水 。
5.及时铲除病株 。 发现病株立即铲除, 并将其周围0.5米内的健株一起铲除, 挖去病土后, 在穴内撒上石灰, 然后用净土填平 。
6.土壤消毒 。 棉隆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土壤消毒剂, 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线虫、地下害虫及一年生的杂草 。 亩用量25-40公斤 。 播种前20-25天, 结合整地, 将药剂与耕层湿土(耕层深度25-30厘米、土壤含水量60%)混合均匀后用地膜盖严 。 依据温度的高低, 覆盖10-20天后揭膜、松土换气, 让残留药剂挥发净后播种 。 因棉隆在杀灭病菌的同时, 会导致有益菌消退, 所以它不能与生物菌肥同时使用 。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除危害生姜外, 还侵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作物 。 带菌姜种是主要初侵染源, 可借助姜种调运远距离传播 。 在发病的姜田, 病株残体遗落在地里, 造成土壤带菌 。 重茬连作地块, 特别是连作年份长的棚室, 往往发病早而重 。 在带病田里, 即使种植无病姜种也会发病, 所以病土也是病害重要侵染来源 。 除了病姜、病土外, 使用有病株残体或病土沤制的肥料, 也会引起田间发病 。 灌溉水和雨水也是传播病菌的媒介, 尤其在发病盛期, 水源若被污染, 病菌就会随水流传播, 使病害迅速蔓延 。 该病的发生蔓延, 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 病菌发育适温为26℃-31℃, 温度越高, 潜伏期越短, 病害蔓延越快 。 病害发生的轻重与雨季早晚和降雨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尤其高温多雨天气, 病菌会随流水扩散, 往往在很短时间内, 就会造成大量植株死亡 。
【【防治】生姜姜瘟病如何防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