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的,火把节是哪一个族的节日


火把节属于哪个民族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 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几天 。 火把节一共三天 , 有着深厚民俗内涵 , 蜚声海内外 , 享有东方狂欢节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火把节”是我国南方彝、白、纳西、僳僳、拉枯、哈尼等族的传统节日 。 时间大都在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 , 举行一至三天 。 各民族、各地区活动内容不完全相同 , 但都少不了要在节日夜晚点燃松木扎制的火把 , 或插于村中 , 或举之来往于田间 , 并伴随各种歌舞活动 。

彝族过火把节时 , 一到夜晚 , 各村寨即点燃火把 , 炬火散布游动于田野山乡 , 颇为壮观 。 彝民用火炬照田 , 占岁丰收 。 民间传说 , 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 , 耍火把是为了扑灭秧苗的病虫害 。 节日期间 , 有的地方要杀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户要抱一只鸡到田里去祭“田公地母” 。 民间认为 , 火把可以驱鬼除邪 , 故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走 , 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 , 谓此为“送祟” 。 火把节期间还有各种社交文化娱乐活动 , 各村寨举行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等 。 路南石林圭山一带的斗牛、摔跤比赛尤为闻名 。 斗牛前 , 各村寨要选出代表参加 , 并将经挑选的膘肥体壮的牛牵到会场 , 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前来观看 。 届时由一有威望的人宣布比赛开始 , 于是锣鼓喧天 , 长号齐鸣 , 鞭炮震耳 , 一对对男女青年在赛场四周弹起大三弦 , 跳起欢乐的舞蹈 。 在万众欢腾中 , 参赛者将一头头滚瓜溜圆、体大角尖的公牛牵入会场 , 接受裁判员的检验过目 。 裁判员一声令下 , 主人按照事先选择的对手 , 将牛放出 , 任其格斗 。 凶猛的公牛扬蹄翘角 , 向对方冲去 , 角对角地顶挖 , 直到将对方斗败为止 。 优胜者可获得场边标杆上挂着的球形彩红 。

火把节期间另一项重要比赛是摔跤 。 参赛者身穿短裤 , 赤膊上阵 。 开始时互相拥抱 , 以示友好 。 裁判员一声令下 , 便相扑角力 , 奋勇拼搏 , 最后以把对方摔倒、双肩着地为胜 。 比赛场面极为壮观 。 一处摔跤 , 八方相聚 , 盛装的群众从四面围观 , 欢呼喝采 。 小伙子们背着大三弦 , 带着竹笛;姑娘们背着自己精心绣制的花挂包 , 赛前赛后 , 奏起欢乐的乐曲 , 跳起欢乐的舞蹈 , 使比赛充满热烈的气氛 。

火把节又是青年男女交往 , 选择配偶的良好机会 。 节日期间 , 他们共举火把为嬉 , 并欢聚于山间田野 , 举行簧火晚会 。 青年男女在篝火下相互弹唱 , 尽情歌舞 , 彻夜不息 , 从中寻求自己心爱的对象 。 斗牛比赛中的优胜者和摔跤能手 , 往往成为姑娘们所追求和爱慕的人 。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 , 路南一带彝族传说 , 古时有个魔玉残酷迫害百姓 , 群众无可忍受 , 便群起而攻之 。 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 , 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 , 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 , 驱羊进攻 , 结果获胜 , 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 , 乃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 , 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 白族传说与此不同 , 光绪《昆明县志》载:“汉之时有夷妇阿南 , 其夫为人所杀 , 南誓不从贼 , 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 , 国人哀之 , 因此为会 。 ”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节 , 但是 , 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 , 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 , 不过在日子上有所不同 。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 , 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 , 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 , 节期二三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