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早筛:真正改变胰腺癌预后


癌症早筛:真正改变胰腺癌预后
图TP
近十年来 , 胰腺癌取代肝癌成为“癌中之王” 。 这十年间 , 胰腺癌凭借“三高三低”特点 , 稳坐“癌王”交椅 。 胰腺癌的“三高”是指发病率逐年增高、术后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 , 而“三低”即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和药物有效率低 。
胰腺癌确诊时约有85%的患者已处于中晚期 , 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 目前 , 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10%;转移性胰腺癌占60% , 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占25% , 中位生存期仅9-12个月;可切除胰腺癌占15% , 中位生存期仅20至24个月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医师刘亮教授表示 , 胰腺癌患者不要为此灰心消极 , 目前临床上采用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等五大治疗手段联合对抗胰腺癌 , 犹如打响一场战役 , 各个强有力的兵种协作并举 , 勠力抗敌 。
MDT成为最有效的抗癌模式
很显然 , 针对胰腺癌的治疗 , 单靠一种治疗手段难以奏效 , 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癌模式 。 不同个体依据不同病情和分期确定治疗方案 , 比如对一些具有高危因素的胰腺癌患者可以通过新辅助治疗 , 达到降期或者减轻肿瘤负荷后再行手术 。 需强调的是 , 根治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最有效途径 , 一方面要做到应手术、能手术 , 尽量手术 , 另一方面不盲目扩大手术指征 , 不盲目开展微创手术 。 虽然胰腺癌根治术是挑战最大的腹部开放性手术 , 但患者不应畏惧手术 , 对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生的业务能力要有充分的信任 。
三类人群需格外警惕
【癌症早筛:真正改变胰腺癌预后】刘亮教授指出 , 不同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 胰腺癌缺乏特异性的早期症状 , 有三类人群需格外警惕胰腺癌 , 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接受肿瘤专科体检:一是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罹患过胰腺癌;二是50岁以上非肥胖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三是体检发现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持续升高而B超未见异常 , 体检者要重视起来 , 务必到外科就诊 , 进行三维增强CT或MRI扫描筛查胰腺癌 。
实现早筛必需具备两个条件
人类围绕肿瘤的科学研究已经历时200余年 , 肿瘤学科的发展时而踯躅起伏、时而争议不断 , 但始终向着为患者谋福祉的目标前行 。 其中 , “早发现、早治疗、早获益”的观点一直获得业界公认 , 胰腺癌亦然 。 值得注意的是 , 早期胰腺癌患者及时进行根治性手术后 , 活过3年、5年、10年的 , 医学文献报道中确有记载 。
达到“三早”目标的前提是癌症早筛 。 目前胰腺癌诊治领域最为困惑的难点在于: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俱佳的血清肿瘤生物标记 。 近年来 , 新一代液体活检早筛的潜在价值已经得到证实 , 癌症早筛市场前景广阔 。
要实现癌症早筛 , 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明确的癌症早期生物标记物 , 二是足够先进的检测技术能早期识别这些微量的标记物 。 除了细胞外囊泡之外 , 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液体活检技术还有循环游离DNA(cfDNA)甲基化检测和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等 。 使用高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联合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检测有望提高癌症的筛查效能 。
刘亮教授提醒 , 和其他实体肿瘤一样 , 预防胰腺癌缺乏特异手段 , 凡是适用于防范其他癌症的行为习惯 , 也适合防范胰腺癌 , 包括戒烟酒、少脂肪少油腻、适当运动避免超重肥胖等 。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凌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