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宫刑是割的哪里,古代女子最害怕的刑罚


司马迁被宫刑是出自哪本书的早在司马迁撰写《史记》时, 汉武帝翻阅《孝景本纪第十一》和《今上本纪第十二》后, 认为司马迁的叙述有意贬损自己, 不禁勃然大怒, 命人削去了书简上的字, 并把这些书简扔掉了, 可见当时汉武帝对司马迁已经甚为不满 。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主动请缨出击匈奴, 兵败被俘, 汉武帝震怒 。 满朝文武都认为李陵叛降, 全家当诛 。 而在这时, 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却为李陵辩护 。
他认为李陵兵败投降是因为“矢尽道穷, 救兵不至”, 而且李陵是希望“欲得其当而报汉” 。 李陵虽然兵败, 但是他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 “其所摧败, 功亦足以暴于天下” 。
司马迁这番表述却没有得到汉武帝的理解, 汉武帝认为他是藉李陵之功, 诋毁这场战争的主帅李广利(此人为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哥哥), 进而批评自己用人不当, 造成军事失利, 再加上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 内容有意贬损汉武帝的心结, 在大怒下将司马迁投入牢狱, 以“诬罔”(欺骗皇帝)的罪名判处死刑 。
当时的死刑有两种方式可以充抵, 第一种是“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 另一种是按照汉景帝时期所颁布的法律“死罪欲腐者, 许之”, 处以腐刑(阉割) 。
由于没有足够的金钱可以赎身, 司马迁只得接受腐刑 。 对此他曾表示过“祸莫憯于欲利, 悲莫痛于伤心, 行莫丑于辱先, 而诟莫大于宫刑 。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 。
关于司马迁下狱, 另有一说是司马迁举荐李陵所导致的 。
扩展资料:
卒殁
对于司马迁的死, 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使得卒年无法确定, 死因也众说纷纭 。
有史料认为司马迁一直到汉昭帝年间善终, 有人认为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 便隐居山野, 不知所终, 故无从?考 。
1916年, 王国维第一次将司马迁生卒年作为学术问题进行考证, 以为卒年“绝不可考……然视为与武帝相终始, 当无大误” 。 从巫蛊之乱到汉武帝去世这一段时间, 司马迁是否仍在世, 不可考 。
【司马迁宫刑是割的哪里,古代女子最害怕的刑罚】东汉卫宏《汉书·旧仪注》:“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 及武帝过, 武帝怒而削去之, 后坐举李陵, 陵降匈奴, 故下迁蚕室, 有怨言, 下狱死 。 ”指司马迁最终仍因口出怨言被下狱而死 。

司马迁收宫刑, 割下来的生殖器的去向, 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宫刑, 被割掉的是gao丸 。 通常让犯人看过无误, 直接就扔掉了 。 那又不是什么光辉万丈的历史, 有必要记录么?
司马迁遭受宫刑的过程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的“诟莫大于宫刑” 。

其中有一句话:“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 ”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字子长, 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 司马谈之子, 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 后任中书令 。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 漫游各地, 了解风俗, 采集传闻 。 初任郎中, 奉使西南 。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 继承父业, 著述历史 。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到汉武帝元狩元年, 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是"二十五史"之首,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