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产地哪里,东魁杨梅的功效与作用


东魁杨梅的发源地浙江地处东南沿海 ,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暖湿润 , 四季分明 , 是杨梅栽培的最适宜区 。 由于栽培历史悠久 , 品种资源丰富 , 栽培面积、产量和品质居全国前茅 , 是我国杨梅的主要产地之一 。 目前 , 良种布局逐步完善 , 主要优良品种有东魁、荸荠种、丁岙杨梅、晚稻杨梅、早大梅、乌紫杨梅、桐子梅等 。 其中 , 东魁、荸荠种、丁岙杨梅、晚稻杨梅四大良种栽培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 , 东魁主要分布在台州等地 , 荸荠种一般分布在宁波等地 , 丁岙梅分布在温州 , 晚稻杨梅集中分布在舟山等地 。 全省11个地市76个县(市、区)均有杨梅种植 , 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县、市有23个 , 其中有9个县、市杨梅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 , 有8个县产量在1万t以上 , 总产值达13.5亿元 。 现已形成了台州、温州和宁波三大主产区(图6-1) , 面积占全省的71% , 产量占全省的83% 。 随着各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 黄岩、慈溪等老产区优势更加明显 , 仙居、青田等新产区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 与1994年相比 , 10年来杨梅栽培面积增加18% , 产量增加442% , 单产提高150% , 成为全省水果生产的热销品种 。
浙江省是全国杨梅的主产区 , 调查发现 , 浙江省杨梅产地具有以下分布规律 。
1)集中分布于杭州湾以南的沿海一带 , 但并不均匀分布 。 最为集中分布的是宁绍平原和温黄平原 , 似乎愈向外突出的平原 , 分布愈多 。 象山港两岸、瓯江口以南、杭州湾慈溪以西等处 , 因平原变狭窄则杨梅分布变少 。
2)分布地虽然与上述两大平原有关 , 但杨梅并不在平原种植 , 而是在平原边缘的低丘或滨海阶地上 。 这一地带面临大海 , 能够吸纳海上潮湿空气 , 加上地势不高 , 易保存水分和土层 , 有利于杨梅生长 。


图6-1 浙江省杨梅主产地分布图

3)距海稍远的杨梅产地 , 基本上沿河谷分布 , 大致愈向内地愈少 , 只有兰溪石渠比较集中 。 据秦遂初等(1989)调查发现 , 杨梅产地须有潮湿或阴湿的环境 , 很多都濒临巨大水体 , 除了滨海区以外 , 如太湖西岸的沿湖丘陵地 , 以及瓯江、灵江、富春江等江河的沿岸等 。 此外 , 在高山幽谷之间向阳背风缓坡处 , 便于湿气存储 , 也适合杨梅的种植 。
东魁杨梅树适合种植哪里?东魁杨梅是较能耐寒的常绿果树 , 适宜于年平均温度15―20℃ , 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2℃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
【东魁杨梅产地哪里,东魁杨梅的功效与作用】高温对杨梅生长不利 , 特别忌烈日照射 。 杨梅喜阴耐湿 , 雨水充足 , 气候湿润时 , 寿命长而丰产 , 果实汁多而味甜 , 临湖临水地区 , 山峦深谷之间 , 借大水体调节温湿度 , 最利于杨梅生长 。
东魁杨梅根系较浅 , 而枝叶茂盛 , 因此怕风 , 建园时宜选避风地点栽植 , 杨梅对光线的要求不严 , 在比较隐蔽的山谷也适宜 。
土壤及坡向杨梅适宜于松软、排水良好 , 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或黄壤 。 PH值为4―5的酸性土壤为宜 , 凡狼蕨、杜娟花 , 桃金娘、松、杉等生长良好的地方 , 最适宜栽培杨梅 。
杨梅常选在北坡栽植 , 尤其在夏季易受干旱的地区 , 因北坡保持大树杨梅水分较多 , 可以减轻干旱的危害 , 但在深山谷地 , 因有高山相遮蔽 , 土中蓄水较多 , 各个坡向可栽植 。
杨梅产地分布东魁杨梅发源地为黄岩区江口街道东岙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 , 当地人特意进行人工繁殖和培育实验 , 取得很大成功 。 1980年 , 东魁杨梅得到推广 。 1981年至1983年 , 单东岙大队就育苗达83000株之多 , 台州各地育苗超过10万株 。 另外 , 杭州、诸暨、丽水等地也纷纷引种 。 此后 , 东魁杨梅越来越受到果农的青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