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遗传变异有哪些,哪些基因变异可遗传


可遗传变异有哪些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因而能遗传给后代;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 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 。 因此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如果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 就能遗传, 否则是不会遗传的 。 (1)列举一些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水稻24条、大豆40条、烟草48条、普通小麦42条、蚕豆12条、陆地棉52条、大麦14条、豌豆14条、茶树30条、玉米20条、马铃薯48条、人46条、高粱20条、甘薯90条.

(2)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单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先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以白化病为例, 分析说明, 一白化病女性患者, 其丈夫肤色正常但携带致病基因, 其子女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50%

常见的可遗传变异有哪些?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可遗传变异包括什么?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 。 这些变异类型既有其各自的特点, 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 下面对它们作以比较:
定义: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
意义: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上的微小改变, 是等位基因和复等位基因形成的的主要途径 。 基因突变一般只涉及一个基因, 通过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 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 所以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 但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 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亲本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主要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 。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检测: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但能通过子代的分离比检测出来, 而且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 能发生回复突变, 即A→a和a→A 。 基因重组也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可通过后代的性状变化推知 。 染色体变异一般不能回复, 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鉴定 。
发生原因:基因突变是在一些物理因素(如X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等)或生物因素(如病毒等)的影响下基因结构发生了变化 。 基因重组是由于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或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引起的 。 染色体的结构是相当稳定的, 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 但在内外物质的影响下, 特别是经射线处理后, 使染色体发生断裂, 在重接的过程中, 可能发生错接, 结果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类 。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 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一般是由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出现错误 。 多倍体的形成是由于环境剧变(如低温等)导致种子萌发或幼苗时期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而使已经复制的染色体留在一个细胞内 。 自然界中的单倍体都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 。
发生时期: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 。 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有两种:一种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另一种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或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