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您好!
例文1: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 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 , 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 , 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 , 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 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 , 趁大人不注意 , 钻进了百草园 , 他与昆虫为伴 , 有采摘野花野果 。 在三味书屋 , 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 , 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 , 令人回味 , 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 , 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 , 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 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 , 充满激情 。
我家于郊区 , 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 , 小时侯 , 总去那里享受着和煦的阳光 , 秋日里的习习微风 , 把那里的油菜花摘得一朵都不剩 , 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 我和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 , 努力得读书 , 因此 , 也不能在沉醉在儿时的天真散漫中了 , 少了几分亲切 , 少了几分自由 , 也少了几分对大自然的热爱 。
童年已渐渐遥远 , 留下的只是那些琐碎的记忆 , 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 , 体会以下那个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梦 , 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好童年
例文2:
暑假中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优美 。 在这组文章里,作者追怀青年时代的往事 , 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 , 又真实地书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历的种种生活 。 其中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 , 使我在读文章时 , 仿佛也在品味着自己的生活 。  ,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让我读来十分地感动 , 让我懂得了知识是没有国界的 。 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学医学时的老师 , 对作者非常关心 。 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讲究 , 但为人却诚恳、公正 , 对学生诲人不倦 , 对研究一丝不苟 。 他一一纠正作者笔记上的错误 , “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 , 连文法的错误 , 也都一一订正 。 这样一直继续到他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在知道中国人很敬重鬼时 , 还担心作者不肯解剖尸体 。 藤野先生真挚的爱给了在异国的鲁迅极大的鼓舞 , 是十分无私和伟大的 。
读了这个故事 , 让我联想到了在中国抗日战争以前 , 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来到了中国 , 他兢兢业业的工作 , “救死扶伤”成了他的最高使命 。 在面对即将爆发的战争时 , 他也毫不退缩 , 丝毫没有回国的意愿 , 而是坚持留在了中国 , 最终在为病人手术时不幸被感染 , 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医生 , 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着、奋斗着 , 而且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这不仅让我感动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 我想:我们现在作为一名学生 , 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这青春的大好时光好好的学习吗?就像作者说得那样:“每当夜间疲倦 , 正想偷懒时 , 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发现 , 而且增加勇气了 , ……再继续写一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