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决战平安京,盘一盘隐藏在式神皮肤内的文化知识

别决战平安京是一款MOBA手游 , 实则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内容 , 譬如游戏设定中神秘宏大的人妖共存京都世界观 , 就大有可说的地方 , 更不必提游戏内还有诸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皮肤了 。 比方说“鸩”(zhèn)这个字 , 许多玩家也是在上手平安京之后 , 才知道该如何正确发音的 。 那么今天 , 我们不妨就来盘一盘隐藏在决战平安京中 , 那些比较生僻的文化知识 。
别决战平安京,盘一盘隐藏在式神皮肤内的文化知识
跟开头提到的“鸩”类似 , 御馔津同样是曾称霸过一段时期下路的“版本之女” , 可她那个“馔”字到底该怎么念?当初也是难倒了很多童鞋 。 许多小伙伴干脆念成“御gong津” , 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 其实 , “馔”字的正确念法是“zhuàn” , 指代食物 。 至于“御馔”自然是极其上等的食物了 , 在日本神话中 , “御馔津”就是稻荷之神 , 是保佑农业丰收 , 食物充足的神明 。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平安京这里 , “御馔津”又有“插秧婆”的别名了 。
别决战平安京,盘一盘隐藏在式神皮肤内的文化知识
而“祓除” , 在决战平安京中是一项比较冷门的灵咒技能 , 它的效果是能够立即解除游戏中一切被控制状态 , 并且在接下来的2秒内免疫所有控制效果 , 等同于玩家装备上了第二件罗刹王古槌 。 但实际上“祓除”在对局中很少人会去选用 , 毕竟能否灵活运用这项技能 , 对玩家的手速跟反应有一定要求 。 相对而言 , “盾守”、“役灵”、“侵蚀”这些技能泛用性会更好一些 。 那么回归正题 , 有多少小伙伴是把“祓除”的“祓”念成“bá”的呢?实际上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是“fú” , 而“祓除”这个词也有“消除 , 去除”的含义在 。
别决战平安京,盘一盘隐藏在式神皮肤内的文化知识
除去游戏内一些“无处不在”的生僻字外 , 隐藏在式神皮肤内的一些文化元素 , 同样值得我们注意 , 例如花鸟卷的这款「明月几时」 , 上线游戏之时就引起了不小轰动 , 「明月几时」的皮肤名出自苏轼的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细致的玩家 , 还能在花鸟卷的头上看见缓缓上升的孔明灯 , 用以聊寄相思之意 , 这倒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意不谋而合了 。
别决战平安京,盘一盘隐藏在式神皮肤内的文化知识
还有兵俑的这款「戏马台前」 , 则是从传统戏曲中汲取的灵感 , 从外观上看 , 兵俑是一副标准的京剧武生形象 , 猎猎旌旗 , 长鞭舒展 , 非常具有梨园风格 。 但很多玩家可能不知道 , 光是“戏马台前”四字 , 本身也是有出处的 , 宋代词人潘希白在《大有·九日》中有语:戏马台前 , 采花篱下 , 问岁华 , 还是重九 。
【别决战平安京,盘一盘隐藏在式神皮肤内的文化知识】整体上来看 , 决战平安京绝对不仅仅是一款实现5V5公平对战的MOBA游戏这么简单 , 游戏内还藏着许多文化知识 , 有待玩家自己去摸索发现 。 亲爱的读者 , 你知道游戏内还有哪些较为冷门的文化内容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