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哪些,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二 )



2、双嘧达莫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又名潘生丁(persantin),对血小板有抑制作用 。 能抑制磷酸二酯酶 , 使camp增高 , 也能抑制腺苷摄取 , 进而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使camp浓度增高 。 单独应用作用较弱 。 与华法林合用防止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血栓形成 。

3、前列环素
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能激活腺苷环化酶而使camp浓度增高 。 既能抑制多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与分泌 , 又能扩张血管 , 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 pgi2极不稳定 , t1/2仅2~3分 。 采用静脉滴注 , 用于急性心肌梗塞 , 外周闭塞性血管疾病等 。

4、噻氯匹啶
噻氯匹啶(ticlopidine)为一强效血小板抑制剂 , 能抑制adp、aa、胶原、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 口服吸收良好 , 临床应用24~48小时出现作用 , 3~5天达高峰 , t1/2为24~33小时 。 用于预防急性心肌再梗塞 , 一过性脑缺血及中风和治疗间歇性跛行 , 有稳定型心绞痛等 。
”请教: 请问抗凝血类药物都有哪些? 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基本是一样的,吃多了肯定不好,会出现副作用,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危害.但是要看病情的需要,在医生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会考虑是否继续服药还是挺药
抗血小板聚集药有哪些 准确的说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血小板抑制剂 ,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抑制血栓素A2(TXA2)途径的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噻吩吡啶类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 。
新的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的其抗血小板活性是噻氯匹啶的6倍 , 耐受性良好 , 血液学副作用少于噻氯匹啶 。 近期发表的CURE试验显示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ACS的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常规治疗 , 氯吡格雷组联合终点(死亡、心梗或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减少20%(9.28%对11.4% , p<0.001) 。 CURE-PCI试验评价了氯吡格雷对PTCA转归的影响 。
阿司匹林做为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特性 , 有什么药物可以替代?最好有详细描述 。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血小板药物:1.阿司匹林:0.1克/日 , 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而较少影响PGI2的产生 。
2.潘生丁:50毫克 , 3次/日 , 与阿司匹林合用 , 可起协同作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
3.藻酸双酯钠:兼有降血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 可给0.l克 , 3次/日口服 。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哪些,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此外 , 服用磷脂、冠心舒等可抑制动脉壁摄取低密度脂蛋白 , 防止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