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霉菌的药物有哪些,霉菌用了碘伏2天就好多了


治疗霉菌的药物有那些? 你好!抗真菌治疗
1,制霉菌素
(1)局部用药:可制成油剂,霜剂,粉剂,溶液等,浓度为含制霉菌素10万U/g或/ml基质,依患者具体情况援用一种剂量一型局部涂擦,每日2—4次.
(2)口服:肠道念珠菌病可给予制霉菌素口服,新生儿每日20—40万U,2岁以下每日40—80万U,2岁以上每日100—200万U,分3—4次饭前服用,疗程7—10日.口服不易吸收,全部由粪便排出.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轻泻.
(3)雾化吸入:适用于呼吸系统念珠菌病,制霉菌素5万U溶于2ml0.9%氯化钠溶液中雾化吸入.
2,二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生素
与真菌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菌体破坏,起杀菌作用.是目前治疗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全身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对曲霉素菌病效果较差.
(1)静脉滴注:开始义用小量,每日0.1mg/kg,如无不良反应,渐增至每日1—1.5mg/kg,疗程1—3个月.静注时用5%葡萄糖液稀释,浓度不超过0.05—0.1mg/ml,缓慢静脉滴注,每剂不少于6小时滴完.浓度过高易引起静脉炎,滴速过快可发生抽搐,心律时常,血压骤降,甚至心跳停搏.
(2)椎管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限于治疗隐球菌性膜的病情严重或静脉滴注失败的病例.儿童鞘内注射,首次0.1mg用蒸馏水(不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浓度不超过0.25mg/ml(偏稀为宜)或将药物与腰穿时引流出的脑脊液3—5md混合后一并缓慢注入.以0.5mg为止不低超过0.7mg.疗程一般约30次,如有副作用可减量或暂停用药,脑脊液内药物过多可引起蛛网膜炎而脑脊液细胞增多,暂时性神经根炎,感觉消失,尿潴留,甚至瘫痪,抽搐,如及早停吆五,大多能缓解.
(3)二性霉素的副作用: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寒战,头痛,头晕,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等,对炎,肾,造血系统有一定毒性.为减轻副作用,可于治疗前半小时及治疗后3小时给阿司匹林,严重者可用静脉滴注氢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用药期间,应每隔3—7天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清肌酐>2.5mg/dl时用药应减量,尿素氮>40mg/d应停药,停药2—5周恢复正常,再从小剂量开始给药,注射部位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最初输液部位宜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3,5—氟胞嘧啶
是一种口服系统性抗真菌化学药物,对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粮食抑制作用.可与二性霉素B合用,治疗全身性隐球菌病,剂量为每日50—150mg/kg,分4次口服,疗程4—6周.婴儿剂量酌减.口服吸收良好,血清浓度高,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清的64—88%,容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皮疹,中性粒细胞核血小板减少,肝肾损害,与二性霉素B合用时可减少耐药性,药量可稍减,毒性反应可减轻,可缩短疗程.
4,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
1—5%软膏皮肤外用,口服易吸收,剂量每日20—60mg/kg,分3次口服.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可与二性霉菌B联合使用.副作用有胃肠症状,兴奋失眠,荨麻疹,白细胞减少,ALT升高等.
5,酮康唑合成的口服咪唑类抗真菌药
系咪唑类衍生物.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改变真菌细胞的通透性,导致真菌死亡.抗菌谱广,口服体内吸收良好,毒性反应低,对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疗效均显著.开始剂量:体重30公斤以下者每日口服100mg,30公斤以上每日口服200—400mg,1—4岁者每日口服50mg,5—12岁,每日口服100mg,如小儿每日达400mg高剂量时,可有恶心,呕吐,一过性的低胆固醇血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6,氟康唑(Fluconazol)
双三唑类抗真菌药,作用机理和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体内抗真菌活性比酮康唑强,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吸收好,对念珠菌,隐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3岁每日3—6mg/kg,一次口服或静滴,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皮疹,偶致肝功能异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