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八十一难有哪些,西游记重要10大难( 六 )


《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 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 。 他们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使文章增色不少 。
人物的性格常常通过富于揩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这也是《西游记》充满奇趣的又一大特点 。
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 。
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动物属性 。 《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 。
《西游记》张开了幻想的翅膀,驰骋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维模式,有着超现实的超前的意识 。
《西游记》的幻想艺术确是一份宝贵的思维财富和丰富的艺术财富 。 《西游记》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
《西游记》的后世影响:
国内影响: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 。 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
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
自《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 。 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等 。
《西游记》对戏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清代宫廷大剧《升平宝筏》是西游戏,十本,240出 。
《西游记》不但有续作、仿作,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宝卷、民俗都产生影响,清朝子弟书里都有《西游记》的鼓词,可见影响之大 。
国际影响:
《西游记》备受西方人士的关注,译介较为及时 。
19世纪中叶,法国汉学家泰奥多·帕维把《西游记》中的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和第十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续配”)译成法文 。
第九回译文题名为《三藏和尚江中得救》,第十回译文标题为《龙王的传说:佛教的故事》 。 译文皆刊于巴黎出版的《亚洲杂志》(亦称《亚洲学报》,由亚细亚学会主办) 。
1912年法国学者莫朗编译的《中国文学选》一书出版,收录了《西游记》第10、11、12三回的译文 。
12年后,即1924年,莫朗译成《西游记》百回选译本,取名《猴与猪:神魔历险记》,当年在巴黎出版 。 这是最早的较为系统的《西游记》法文译本 。
参考资料来源:

“九九八十一难”是哪些? 凤仙郡求雨,群妖兴风作浪,路阻火焰山 。
九九八十一难,一般指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遭受的磨难 。 又有《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 。 九九八十一难也泛指遭受的磨难之多 。
在《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 其实,八十一难的设定本身并不严格 。 有时,作者将一难分为二、三难以凑数,如“黄风怪阻”、“请求灵吉”两难实际上是一个故事的两个阶段 。 有时,并非唐僧本人直接遭难,如“心猿遭害”,受磨难的只是孙悟空,还有的如“祛道兴僧”就更算不得是取经人之难了 。
从八十一难的具体描写来看,则各有寓意,或取譬自然,或象征社会,或影射历史,或直指人心,表明了一人生总会经历诸多磨难才能不断成长,不同的人生必须经历不同的考验才会成功 。 其角度不一,写法各异,多姿多彩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