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有哪些特点,对联的四大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一、对联 ,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 对联对仗工整 , 平仄协调 , 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
二、特点:
1、要字数相等 , 断句一致 。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 ,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 不多不少 。
2、要平仄相合 , 音调和谐 。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 ,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3、要词性相对 , 位置相同 。 一般称为「虚对虚 , 实对实」 , 就是名词对名词 , 动词对动词 , 形容词对形容词 , 数量词对数量词 , 副词对副词 , 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4、要内容相关 , 上下衔接 。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 , 但又不能重复 。
扩展资料对联的特征
1、独特性和普遍性
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 , 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 。
2、寄生性和包容性
寄生性 , 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 , 小而言之 , 它就是一对骈偶句 , 因此 , 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 。 诗、词、曲、赋、骈文 , 乃至散文、戏剧、小说中 。 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 , 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 。
3、通俗性和高雅性
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 , 诚如前所述 , 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 , 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 , 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 , 它一般很短小 。
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 , 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 , 它易学、易懂、易记 , 也不难写 。 只要对得好 , 无论语言之俗雅 , 题材之大小 , 思想之深浅 , 皆成对联 。
4、实用性和艺术性
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 , 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 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 。 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
参考资料来源:


对联有哪些特点举例子并分析 对联 , 又称春联、楹联、对对子 , 相传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 ,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 从传统对联角度来看 , 出题的对联叫出句 , 对应的对联叫对句 。 对联的基本特征是出律时要求有平仄 , 要求上联尾字为仄 , 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尾字为平 , 即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 , 不然就不会朗朗上口 。 平仄合律就是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 。
但步入现代社会后 , 从文学文化的范畴看 , 更多的人不再去拘于对联一些枝末小节 , 也抛弃了一些约束的烦冗条框 。 更多的人更看重对联的意境和韵味 , 倒不怎么在乎上下联之间的字字平仄对仗 , 很多人也不去管或不懂什么是平仄 , 这让传统对联有了一种现代对联的改革和创新的味道 。 而且只要声母和韵母在上下联的首尾声调只要不是一致的 , 总会有些许抑扬顿挫的感觉 , 从而大都会有那么一些韵味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