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程措施有哪些


治涝有哪些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如何确定治涝标准 植树造林是工程措施 。
工程措施是通过系列建设工程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列如:修水库、修梯田、设沙障、植树造林、修堤建坝等 , 是硬件措施 。
非工程措施是指不用具体的实际建设项目、而是用制度、宣传、教育培训等措施来治理或防治灾害的活动 , 例如颁布和大力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现代化的指挥系统等 , 是软件措施 。
什么是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目前江西省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体系是哪家公司建设的? 非工程性防治措施主要是开展地面塌陷风险评价、试验研究和增强意识、建立健全防灾体系 。
1.开展地面塌陷风险评价
目前 , 地面塌陷评价只局限于根据其主要影响因素和由模型试验获得的临界条件进行潜在塌陷危险性分区 , 这对地面塌陷防治决策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 因此 , 在地面塌陷评价中 , 需开展环境地质学、土木工程学、地理学、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协作 , 对潜在塌陷的危险性、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脆弱性进行综合分析 , 才能达到对地面塌陷进行风险评价的目的 。
2.开展岩溶地面塌陷试验研究
开展室内模拟试验 , 确定在不同条件下地面塌陷发育的机理、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塌陷发育的临界条件 , 进一步揭示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的内在规律 , 为地面塌陷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3.增强防灾意识 , 建立防灾体系
广泛宣传地面塌陷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 加强地面塌陷成因和发展趋势的科普宣传 。 在国土规划、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之前 , 要充分论证工程环境效应 , 预防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 。
建立防治地面塌陷灾害的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 。 在此基础上 , 按轻重缓急对地面塌陷灾害开展分级、分期的整治计划 。 同时 ,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 积极推广地面塌陷灾害综合勘查、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 逐步建立地面塌陷灾害的评估体系及监测预报网络 。
小结
本章重点内容为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和致塌条件及调查评价要点和防治措施 。
复习思考题
1.概述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 。
2.产生地面塌陷的条件有哪些?
3.地面塌陷调查要点是什么?
4.地面塌陷的工程测绘要点是什么?
5.如何根据地面塌陷的平均密度和岩溶率对地面塌陷灾害进行分级?
6.防止地面塌陷的控水措施有哪些?
7.防治地面塌陷的工程加固措施有哪些?
8.地面塌陷危险区如何划分?

非工程措施建设是什么意思?? 通过法令、政策、经济和防洪工程以外的技术等手段 , 以减轻洪水灾害损失的措施 , 统称为防洪非工程措施 。 防洪非工程措施一般包括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蓄滞洪区管理、河道清障、洪水保险、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洪灾救济等 。 防洪非工程措施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 1、建立洪水预报和警报系统 在洪水到达之前 , 利用卫星、雷达和电子计算机 , 把遥测收集到的水文气象数据 , 通过无线电系统传输 , 进行综合处理 , 准确预报洪峰、洪量、洪水位、流速、洪水到达时间、洪水历时等洪水特征值 , 密切配合防洪工程 , 进行洪水调度;及时对洪泛区发出警报 , 组织抢救和居民撤离 , 以减少洪灾损失 。 一般来说 , 洪水预报精度愈高 , 预见期愈长 , 减少洪水灾害损失的作用就愈大 。 2、制定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超标准洪水 , 提出在现有防洪工程设施下最大限度减少洪灾损失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 。 3、进行救灾与实行洪水保险 依靠社会筹措资金、国家拨款或国际援助进行救济 。 凡参加洪水保险者定期缴纳保险费 , 在遭受洪水灾害后按规定得到赔偿 , 以迅速恢复生产和保障正常生活 。 4、对洪泛区进行管理 通过政府颁布法令或条例 , 对洪泛区进行管理 。 一方面 , 对洪泛区利用的不合理现状进行限制或调整 , 如有的国家采用调整税率的政策 , 对不合理开发洪泛区采用较高税率 , 给予限制;对进行迁移 , 防水或其他减少洪灾损失的措施 , 予以贷款或减免税收甚至进行补助以资鼓励 。 另一方面 , 对洪泛区的土地利用和生产结构进行规划、改革 , 达到合理开发 , 防止无限侵占洪泛区 , 以减少洪灾损失;在防洪区内兴建各项安全措施工程等 。 5、制定撤离计划 在洪泛区设立各类水标志 , 并事先建立救护组织、抢救设备 , 确定撤退路线、方式、次序以及安置等项计划 , 根据发布的方式警报 , 将处于洪水威胁地区的人员和主要财产安全撤出 。 6、进行河道管理 对河道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地面开挖、土石搬迁、土地利用、植树砍树等进行管理 。 7、制定、执行有关防洪的法规、政策 将古今中外成功的防洪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 以法规、政策的形式规定下来 , 把防洪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