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包括哪些,态度表现在哪些方面


态度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对待别人的态度、对待自己人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习的态度……
态度即对待某个事物是否认真,认真多少还是敷衍 。
简述态度的特征有哪些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 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 。
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是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 。
态度中的感受是指人们对事物存在的价值或必要性的认识,它包括道德观和价值观,价值观以得可偿失为条件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而道德观则能使人们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是不惜生命来达到一些目标目的;态度中的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它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意向是指人们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是人们的欲望、愿望、希望、意图等行为的反应倾向 。
态度来源于人们基本的欲望、需求与信念,从认知过程来说也就是道德观与价值观,就行为过程来讲其由从低到高产生可分为个体利益心理、群体归属心理和荣誉心理三个层次 。
态度一旦形成,可以以两种形式存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 。 外显态度是指我们意识到的并易于报告的 。 人们也有内隐态度,是自然而然的、不受控制的、而且往往是无意识的评价 。
好的态度有:热情、乐业、耐心、恒心、爱心、努力和毅力等 。
什么是态度?它包含哪些心理成分? 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 。
做事态度包括哪些 1、不苟言笑[ bù gǒu yán xiào ]
释义:苟:苟且,随便 。 不随便说笑 。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三十六卷:“其为人也;高古简俭;不苟为言笑矣 。 ”
造句:这孩子从小就哭丧着脸,不苟言笑,别人逗他,他也不理 。
2、不冷不热[ bù lěng bù rè ]
释义: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 。 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 。 ”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 ”
造句:他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和她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
3、不温不火[ bù wēn bù huǒ ]
释义: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
造句:绿树成阴五彩缤纷的夏景固然迷人,可是气温不温不火的秋色,也带给人凉爽的感受 。
4、面无表情[ miàn wú biǎo qíng ]
释义:从面容上根本看不出此人的喜怒哀乐 。
造句:不敢相信时间走得这样急切,面无表情,奔腾而去,扬起万丈飞沙,一片混沌中他们各奔东西,尘埃落定却早已人去楼空 。
5、一本正经[ yī běn zhèng jīng ]
释义: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 。 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 有时含讽刺意味 。
出处:《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 ’”
造句:他平时总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样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