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常量元素有哪些,人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哪些? (一)钙(Ca)
Ca是人和动物重要的必需元素 。 成人含有1.25kg的Ca, 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集中于骨骼及牙齿中 。
食品中Ca的主要来源是牛奶(含Ca65%—75%);肉鱼蛋含量较少, 5%—15%;蔬菜、水果、坚果含量很微 。 鲍伊等(Bowic,et al.,1985)〔45〕认为, 人从固体食品中摄入量不到其本身含钙量的30%, 所以水中钙可能是钙的重要来源;在欧洲21个大城市里, 由饮用水提供的Ca的比例为17%(平均值) 。 但克朗斯等(Crounse,et al.,1983)〔46〕则认为, 人每天需摄入Ca25mmol(1000mg), 而硬水中的Ca一般只有3mmol(120mg), 所以水中Ca不是摄入Ca的主要来源 。 在奶制品及蛋白质摄入量高的国家里, 一般不会缺钙, 与Ca的地球化学分布相关性不明显 。 但是, 在缺钙的酸性砂性土壤地区, 如果饮用水为软水, 且奶制品和蛋白质摄入少, 则可能引起人体缺Ca的问题 。
Ca除了是骨骼及牙齿的主要化学组成外, Ca与其它化学元素的反应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 Ca与一些有毒元素(如Cd、F、Pb、Sr等)的相互作用, 可能降低有关元素的毒性 。 例如, 日本妇女中曾发生的“疼痛病”就是一个例子 。 人们发现, 发病的妇女的食品缺Ca及维生素D, 而Cd高 。 Cd来源于用含Cd污水灌溉的稻米, 该地区妇女每天摄入的Cd为300μg或更高, 而世界其他地区为50ug/d, 过量的Cd既抑制Ca的吸收, 也会增加尿钙的排出, 从而使日本妇女产生软骨病 。 除此以外, Ca可以减少Pb和90Sr的吸收 。
(二)镁(Mg)
在动物和植物中, 镁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元素, 人体中的含量为24g,99%在细胞和骨骼中 。
食物中Mg的主要来源是坚果、海产品、豆科植物和蔬菜, 肉类的Mg含量为中等, 糖、脂肪的Mg很低 。 在西方国家从食品中摄入的Mg常常不能满足人体对Mg的需要 。 因此, 硬水中的Mg可能是摄入Mg的主要贡献者 。 例如在加拿大, 饮用含Mg高的水, 可提供所需摄入量的20%;相比之下, 水中Mg低的地区, 水中Mg只能提供所需摄入量的1% 。 有些研究报告指出, 人组织中的Ca和Mg的浓度随城市供水硬度而变化, 这就说明地球化学影响的重要性 。
镁是所有人体组织都必需的元素, 它与心肌功能密切相关 。 有证据说明, 镁可能与肾结石的形成有关, 肾结石患者尿中Mg的含量比非患者低;用Mg作预防处理说明, 肾结石的形成大大减少 。
(三)硬度和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不齐、脑血管病等 。 自从1959年日区的研究得出中(风脑血管病)与河水酸度密切相关以来, 许多研究报告指出了水硬度与心血管病死亡率成负相关的关系 。 据文献〔45〕报导, 1969—1973年, 在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的253个城市, 心血管死亡率的研究中, 选择了5个因子:水硬度、降雨、气温及两个社会因子, 对降雨和两个社会因子进行统计学上的校正后得出, 在非常软水区(硬度=25mg/L, 以CaCO3计)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比中等硬水区(硬度=170mg/L, 以CaCO3计)高10%—15%, 硬度再进一步增加时, 其死亡率没有进一步减少 。 但是, 也有一些报告没有得出负相关的结论 。
为什么水的硬度影响心血管病死亡率?硬水是否起保护作用?软水是否有害?是常量元素(Ca、Mg)起作用?还是微量元素起作用?这些问题都还不十分清楚 。
心血管病在病原学上是多因素的, 这些因素包括:个人生活方式、职业、居住地、心理压力、食品、环境等 。 人们认为, 环境及饮水对心脏病的发生负有20%的责任 。 1980年和1981年出版了两本这方面的专著进行了总结, 并得出以下几点看法〔4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