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哪些风俗,春节还有哪些民间风俗


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 内容来自用户:王一鸣
春节风俗习惯
篇一: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 , 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
春联 , 俗称“门对” , 又名“春帖” , 是对联的一种 , 因在春节时张贴 , 故称春联 。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 , 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 , 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 , 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 据史料记载 , 有一年过年前 , 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 , 以示庆贺 。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 , 后来改写在纸上 。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 , 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 , 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 , 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 。 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 , 撑天柱地;一副对联 , 评古涵今 。 ”贴春联 , 是重要的年节民俗 。 春节前夕 , 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 , 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
除夕夜守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 与春节首尾相连 , 是“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 。 ”除”是“去”的意思 , 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 , 表示旧岁至此而除 , 来年另换新岁 。 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 。 守岁 , 俗称“熬年” , 是从吃年夜饭开始 。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 , 此时 , 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 ,
春节有什么习俗 过年的习俗
除尘布新: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 每逢春节来临 ,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 清洗各种器具 , 拆洗被褥窗帘 , 洒扫六闾庭院 , 掸拂尘垢蛛网 , 疏浚明渠暗沟 。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除夕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 除夕之夜 , 各相与赠送 , 称为“馈岁”;酒食相邀 , 称为“别岁”;长幼聚饮 , 祝颂完备 , 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 , 以待天明 , 称曰“守岁” 。

古代过年
互赠贺卡:早在宋代 , 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 , 叫做“名刺”或“名贴” 。 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 , 称为“门簿” , 其上写着主人姓名 , 用以接收名刺(名帖) 。 拜者投名刺(名帖)于门簿 , 即表示拜年 , 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
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 抒发美好愿望 , 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

古代过年
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 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 ,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 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 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春节有什么习俗? 春节放鞭炮啊 , 磕头啊!收行五拜年等等 。 这都是春节传统的 。 风俗性 。
春节有哪些民间习俗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 , 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烧烟花 , 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 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 , 承袭古时习俗 , 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盛大的祭祝祈年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