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艾灸足三里,每天只艾灸足三里和涌泉功效


什么时间艾灸足三里好 【如何艾灸足三里,每天只艾灸足三里和涌泉功效】自己在家是可以用燃烧的艾条做艾灸的 ,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 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 , 进行熏烤 。 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 一般每处灸5-7分钟 , 至皮肤红晕为度 。
不过这种方式不适合新手 , 不然很容易烧伤 , 所以大唐艾神艾灸床建议大家先用艾灸盒去艾灸 , 可以绑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 , 比较安全 , 也比较有效果 。
扩展资料:
隔盐灸
隔盐灸 , 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 。 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 , 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 , 上置大艾炷施灸 , 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 。 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 。 如《本草纲目》卷十一“霍乱转筋 , 欲死气绝 , 腹有暖气者 , 以盐填
脐中 , 灸盐上七壮 , 即苏”“小儿不尿 , 安盐于脐中 , 以艾灸之” 。 现代 , 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进 , 如在盐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疗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 , 已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 。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 , 暴露脐部 。 取纯净干燥之细白盐适量 , 可炒至温热 , 纳入脐中 , 使与脐平 。 如患者脐部凹陷不明显者 。 可预先有脐周围一湿面圈 , 再填入食盐 。 如须再隔其他药物施灸 。 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药物(药膏或药末) , 再放盐 。 然后上置艾炷施灸 , 至患者稍感烫热 , 即更换艾炷 。 为避免食盐受火爆裂烫伤 , 可预先在盐上放了一薄姜片再施灸 。 一般灸3~9壮 , 但对急性病证则可多灸 , 不拘壮数 。
参考资料来源:


关于艾炙足三里的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气是属阳的 , 所以常说“阳气” 。 而血液 , 津液等体液是属阴的 , 所以称为“阴液” 。 阳气就是身体的能量 , 火力 , 是推动阴液运行的动力;阴液则是阳气的载体 , 具有包藏 , 含藏阳气的作用 。 这与《黄帝内经》中“阳主生长 , 阴主收藏”的理念相一致 。
如果在阴中之阴的地方注入阳热之力 , 就像是天地气交 , 阴阳相抱 , 仿佛阳光普照大地 , 使云雾能够升腾 , 雨露能够滋润 , 生机萌动 , 氤氲化淳 。 天地之气相摩荡 , 风调雨顺 , 流转不息 , 则品类繁茂 , 万物竞荣之景可期也 。
在人身的小天地里 , 关元穴正是阴中之阴的大穴 。 此穴位于下腹部 , 是肝脾肾三经与任脉交汇之处 。 任脉乃阴脉之海 , 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 , 总任一身阴经;肝脾肾三经均为属阴的大经络 。 。 。 。 。 。 可见关元既是阴主收藏的要穴 , 又是喜暖怕寒的地方 , 太需要温灸的热力了 。
温灸关元穴 , 还可以使一身血气向肝脾肾三经及任脉会聚 。 血气内收 , 则上炎的虚火自息 , 上面的虚火降下来了 , 收藏在肾中的真阳便充溢了 。 既收上炎之虚火 , 又补肾中之真阳 , 确有四两拨千斤之妙 。
关元还是小肠经的募穴 , 也就是小肠经气血会聚之处 。 中医认为 , 心与小肠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 灸关元正好可以通过调整小肠经来调降心经之火 , 心火不再虚旺 , 心神安宁 , 人便容易入睡 。 很多人一灸关元就会犯困 , 把它当成催眠的妙招 , 奥秘之一便在于此 。

古人云“家有三年艾 , 医生不用来” , 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 。 灸法四季皆可 , 尤以冬季为宜 。 《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 , 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 。 《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 , 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 , 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 , 宋代的一幅“艾灸图”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