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甘蔗,甘蔗栽培全过程


如何种植甘蔗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 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 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 光饱和点高, 二氧化碳补偿点低, 光呼吸率低, 光合强度大, 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 收益大 。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 。 新植甘蔗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 栽种后不久即生根, 长出许多嫩芽, 形成丛状 。 收割时仅收割甘蔗茎, 将根仍留在土壤内, 即宿根, 来年, 宿根重新分枝生茎;因此, 甘蔗为多年生植物, 它的收获多的可达7~8次, 在中国一般为3次, 即三年后挖去宿根, 重新种植
蔗苗和宿根: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 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 。 蔗苗来源很多, 最主要是蔗茎, 因为蔗节上会长芽, 方法是取整支蔗茎, 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 然后平植或斜植 。 近来为了节省人工, 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 。 早期人工充裕时, 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 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 此法要配合开工期, 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 。

其它还有分櫱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 。 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 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 不挖蔗头, 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
甘蔗的植期: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 在台湾大约 14 ~ 18 个月, 不过宿根的可以缩短, 只需要 12
个月 。 生长期不足的甘蔗, 不只产量低, 而且糖度也较低 。

秋植甘蔗以八、九月, 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种植适期, 因为制糖开工期从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 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够生长期, 而春植蔗需要延后采收来配合 。
甘蔗的间作:幼蔗生长缓慢, 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 这时可以间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 和蔗苗一起生长, 赶在蔗苖长大之前收获完毕, 以增加土地收益 。

但有个条件需要遵守, 就是间作的作物不能对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响 。 适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类、玉米、西红柿、大蒜、马铃薯、瓜子西瓜等 。
糊仔甘蔗:在轮作制度中, 通常是一期新植, 接着二期或三期宿根, 再一期或二期水稻, 然后又回到新植 。
而在末期水稻未收获前, 把新植甘蔗种植在水稻株间糊状泥土中, 称为糊仔甘蔗 。 它的优点是既不影响水稻生长, 又可使后作甘蔗提早种植, 还可节省整地筑畦等作业费用 。 和第一期水稻间作的, 称为第一期糊仔甘蔗, 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 。

和第二期水稻间作的, 称为第二期糊仔甘蔗, 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
甘蔗的绿肥:预备秋新植的蔗田, 可以利用前作收获后的休闲时间播植绿肥, 而在种蔗前犁翻入土, 以供应土壤中的有机肥 。 常用的绿肥作物有太阳麻、田菁和虎爪豆等 。
甘蔗的病害:白叶病、崁纹病、叶枯病等 。
只要得了病, 不管是什么病, 一律无药可医, 只能整株拔除, 烧掉, 再好好祷告, 祈盼不会传染开来, 这就需要勤快巡查, 早期发现, 迅速扑灭 。 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种, 不怕病毒来袭 。

怎样种植甘蔗?如何管理? 甘蔗砍种平摆种植增产又增收 。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平果蔗区还有不少蔗农长条(四五个芽眼以上的种茎)斜插种植(俗称高射炮)甘蔗, 由于生长优势原理的作用, 顶芽(靠近生长点部分)抑制低位芽的生长, 从而只有蔗茎尾部和靠近地面的少数蔗芽发芽生长, 其它蔗芽无法发芽生长, 损失大, 不但用种量多, 每亩用种量在1.5吨上下, 而且出苗率少, 一般只有30%左右出苗, 产量低 。 既增加成本投入, 又容易缺苗减产, 劳民伤财 。 为改变这一落后的种植方法, 我和同事们大力宣传发动群众采用砍种平摆种植, 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传授该项种植技术, 采用培训、印发技术资料、重点户带头等有效形式, 动员指导群众推广应用砍种平摆种植法 。 我到城关乡练沙村那佐屯指导重点户韦显华种植 。 老韦家建立种植2亩的示范蔗地 。 全是采用砍种平摆种植, 先把种茎砍成二芽段, 开好播种沟后双行品字形平摆播种, 一米摆6—7个双芽段12—15个芽眼, 亩用种量0.8吨左右, 比长条斜插减少用种量0.4吨上下 。 由于砍成两段芽后, 蔗种两头都能进行生理呼吸作用, 促进萌芽生长, 出苗率达92%以上, 比长条下种发芽率提高30%, 单产提高1吨以上 。 但切口两端易感染病菌, 必须用药液或石灰水浸种消毒 。 这样大大地减少了成本开支和增加经济效益 。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宣传发动, 只用两三年时间甘蔗砍种平摆种植技术就全面推广铺开, 长条斜插种植方法绝迹了, 大大提高甘蔗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增加经济收入 。 就是这么一项被称为小小的实用技术, 科技含量不算很高, 但一经蔗农掌握应用起来, 其效益是不可低估的 。 按每亩减少用种量0.4吨, 增产0.8吨计算, 若一年一个蔗区新种植甘蔗10万亩, 那就增产12万吨, 效果显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