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油温,变压器油位曲线图


如何辨别油温? 通过油面变化 , 一般油面水泡大油温低 , 水多 , 油面平静水泡小 , 表面光景 。
如何判断油温? 烹制菜肴时 , 掌握好油温的火候十分重要 。 该用旺火的不能用文火 , 该用文火的也不要用急火 。 油的温度过高、过低对炒出来的菜的香味也有影响 。 特别是做油炸的菜肴 , 如油的温度过高 , 会使所炸的菜肴外焦里不熟;油的温度过低 , 炸菜肴挂的浆、糊容易脱散 , 使菜肴不能酥脆 。
但对于新手来说 , 怎样把握油温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 , 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怎么来了解和把控油的温度 。
了解油温
油的温度通常被称为几成热每成热约为35℃左右 。 对油的温度习惯上还分为温油 , 温热油 , 热油及烈油 。 温油 , 也称为三四成热 。 油温在150℃左右 , 此时油面泛起白泡 , 无声响和青烟 。 温热油 , 也称为五六成热 , 油温在180℃左右 , 此时油面向四周翻动 , 略有青烟升起 , 这种油温最适合煎、软炸等 。
热油 , 也称为七八成热 , 油温在200℃左右 , 此时油面的翻动转向平静 , 青烟四起并向上冲 , 这种油可适用于炸、烹、炒、汆等烹调方法 。 烈油 , 也称为九到十成热 , 油温在300℃左右 , 即将到燃点 , 仅适用于爆炒等 。
一般炒菜 , 放油不太多 , 只要看锅冒烟 , 即可将菜下锅翻炒 。 炸菜肴时 , 锅内油多 , 又不好用温度计去测量油的温度 , 只能通过感观来进行判断 。
锅里的油加热后 , 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 , 待沉入锅底 , 再浮上油面时 , 这时的油温大约是160°C , 如果做拔丝菜 , 如拔丝山药、拔丝白薯、拔丝土豆 , 用这种油温的油炸比较合适 。 这时锅下的火应控制住 , 以能保持油温即可 。
油加热以后 , 把食物放入油中 , 沉在油的中间再浮上油面 , 这种油的温度大约是170°C左右 。 用这种温度的油炸香酥鸡、香酥鸭比较合适 , 炸出的鸡、鸭 , 外焦里嫩 。 炸时 , 锅下的火也要控制住 。
如果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不沉 , 这种油的温度大约达190°C , 比较适合炸各种含水分较少的菜肴 , 如:干炸带鱼、干炸黄鱼、干炸里脊等 。 关注并留言给我 , 我会送上我自己收藏的上百本的美食书籍 , 配方和秘籍 , 而且后期还会不断更新 。
把握油温
一、观察法
一般情况下 , 油里面的泡泡聚在一起就可以下肉菜了 , 如果下素菜就稍微提前一些 。
三四成热又称温油 , 约为90℃_130℃ , 油面平静 , 无烟和声响 , 原料入锅后有少量气泡伴有沙沙声 , 油温会迅速下降 , 适用于滑油 , 制作较软嫩的菜肴 , 如滑炒里脊丝、清炒虾仁、宫保鸡丁等 。
五六成热又称热油 , 约为140℃_180℃ , 油面波动 , 向四周翻动 , 略有青烟升起 , 这种油温最适合煎、软炸等 , 原料入锅后气泡较多并伴有哗哗声 。 软炸虾仁、炸香椿、炸花椒叶等 , 用这种油温比较合适 。
七八成热又称旺油 , 约为190℃_240℃ , 此时油面的翻动转向平静 , 有青烟 , 手勺搅动时有声响 , 可适用于炸、烹、炒等烹调方法 。 原料入锅后有大量气泡并伴有爆破声 。
九十成热又称烈油 , 约为250℃_300℃ , 油烟密、有灼人的热气 , 青烟四起并向上冲 , 即将到燃点 , 原料入锅后大泡翻腾伴爆炸声 , 仅适用于爆菜或给蒸制菜肴浇油 , 如爆炒腰花或葱油鱼等 , 这时操作较危险 , 要小心 。
二、筷子法
用竹筷子插入油锅中 , 如果筷子的周围浮起油花越多就表示油温越高 , 就以150℃油温为例 , 筷子的周围泡沫很多但是都较为细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