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如何发菩提心,净土宗如何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的方法有哪些 发菩提心, 佛教术语又叫发心 。 也就是“愿求无上菩提之心” 。

《涅槃经》三十八曰:“发心毕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前心难 。 ”
《华严经》曰:“初发心时, 便成正觉 。 ”
《无量寿经》下曰:“舍家弃欲而作沙门, 发菩提心 。 ”
《维摩经慧远疏》曰:“期求正真道, 名为发心 。 ”

发菩提心, 通俗的说法就是:你已经产生了追求成佛的想法, 并诚心诚意的在心中立志 。
至于你的具体想法是什么, 没有必要让他人知道 。 只要是你内心真诚的想法就够了, 不必按照他人的说法去学舌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1, 菩提心的定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 。 “菩提”二字, 是古印度的梵语, 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 即是成佛的意思, 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 发菩提心, 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
2, 发菩提心:居于深层潜意识的菩提心, 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 是一种欲望, 其指向性变的模糊, 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 容易被各种假相, 假理, 假自证所迷惑 。 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 。 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 因而更加的模糊, 变得迷茫;
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 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 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 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 。 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 。 发菩提心有主动性, 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 。 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


扩展资料
【在家居士如何发菩提心,净土宗如何发菩提心】1, 菩提心的由来:
在佛法的修学中, 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 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 。 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 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 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 。 只有发起大菩提心, 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 。 离开菩提心, 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
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 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 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 。 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 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 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 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
2, 菩提心的分类:
(1)世俗菩提心:寻求无上菩提的发心, 它是凡夫相续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 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 菩提心有两种, 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 。 如《华严经》中云:“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 与之相比, 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 。 ”
如同想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 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真实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想修持此道是行菩提心 。 想要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比喻的差别而依次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 。
(2)胜义菩提心:证悟自心远离戏论的法界义, 也就是指无分别智慧, 这在登入圣地菩萨的相续中才有 。
参考资料来源:

菩提心应该怎样发心? 实贤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译白

(未经鉴定仅供参考)

不肖而愚下的凡夫出家僧实贤, 悲伤不已, 血泪交集, 礼拜至诚, 以悲哀之心告诉现前大众及当代专修净业的善男子、善女人等 。 希望你们生出慈悲之心, 化一点时间听一听我的劝告, 思考审察一下 。 常常听说修行佛道的重要门径, 是以发心为首 。 修行最急要的, 是以发愿为第一, 发了愿, 才能度众生, 发了心, 才能成就佛道 。 如果不发广大的慈悲心, 不立坚固的大愿 。 纵然修行无量劫, 依旧还在轮回之中, 虽有修行, 总是徒劳辛苦 。 所以《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 修诸善法, 是名魔业” 。 忘失菩提心是这样可怕, 更不要说没有发菩提心 。 所以知道想学如来最上乘的佛法, 必须先具备发菩萨的愿心, 千万不要耽误了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