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一个班长,部队如何当好一名班长


我当班长了,应该怎样当好一个班长 一、 班组长的地位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也是企业中最基层的负责人 。 在实际工作中,经营层的决策再好,如果没有班组长的有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以及组织开展工作,那么企业的一系列政策都难以落实,班组长既是产品生产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直接生产者 。 二、班组长的使命提高产品质量——质量关系到市场和客户,班组长要领导员工为按时按量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努力 。 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是指在同样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创新并挖掘生产潜力,改进操作和管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的产品 。 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包括原材料的节省、能源的节约、人力成本的降低等等 。 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有了安全不一定有了一切,但是没安全就没有一切 。 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包括努力改进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 监督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等 。 三、 班组长的三个重要作用1、 班组长影响着决策的实施,决策再好,执行不力的话,决 策也很难落实到位 。 由此影响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 。 2、 班组长既是承上启下的桥梁,优势员工联系领导的纽带 。 3、 班组长是生产的直接组织和参加者,所以既应是技术骨干,又应是业务的多面手 。 四、 班组长的职责劳动管理——人事调配、排班、勤务、严格考勤、情绪管理、技术培训以及安全操作、卫生、福利、保健、团队建设等都属于劳务管里范围 。 生产管理——包括现场作业、工程质量、成本核算、材料管理、机器保养等等 。 辅助上级——班组长应及时地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做好上级领导的参谋助手 。 但不少班组长目前却仅仅停留在通常的人员调配合生产排班上,没有充分发挥出班组长的领导和示范作用 。 五、 班组长对三个阶层人员的不同立场1、 面对部下应站在代表经营者的立场上,用领导的声音说话 。 2、 面对经营者他又应站在反应部下呼声的立场上,用部下的声音说话 。 3、 面对他的直接上司又应站在部下和上级辅助人员的立场讲话 。 总之班组长的特点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职位不高、决策不少、“麻雀”虽小、责任不小 。 六、 角知认识的三个层面1、 对自己角色的范围、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把握要清楚的认识对待三个阶层的立场,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权利、义务、职责,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 在随自己角色的把握上不可过激,要把握尺度 。 2、了解领导的期望值作为下级,必须准确地了解领导的指示,以及指示背景、环境和领导的风格 。 有时候作为下级的你费了很大的力气做某事,但并不是领导所期望的,结果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也可能是正确的,但领导不了解,怎么办?这时要选择适当时机把自己的建议呈上,让领导比较全面、准确地接受或采纳你的建议 。 西方有种说法,驾驭好工作的领导,只有了解领导的风格,才能更好的协调好关系,开展工作 。 3、了解下级对你的期望值办事要公道——公平常常被当成平均主义,所以在分配工作时,要做到办事公道、奖罚分明,分配利益时也要做到公道,只有这样才能服众 。 关心部下——缺乏对员工在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和了解,员工自然也不会满意你 。 目标明确——是一个领导的最重要和最起码的前提,作为一线的指挥者,发布准确地命令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产生歧义,造成工作中的事故 。 及时指导——工作中,下属总是希望自己能时常得到上司的及时指导,因为它体现处对下属的关注和培训 。 “大撒把”式的管理者是不受下级欢迎的 。 需要荣誉——作为班组长还应该做到非常慷慨地把荣誉和奖金分给大家,你部下的劳动模范越多,你的工作就能做得越好 。 七、 加强与员工沟通的“四解两容”“四解”:了解、理解、谅解、和解 。 了解是前提,了解了一个人就能理解一个人,理解之后就能够谅解,谅解之后才能和解,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关系 。 “两容”:容人、容事 。 即对各种性格的人都要包容,各种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沟通工作需要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会倾听 。 八、 班组的管理原则对于一名班长而言,根据其定位,要求关注现场工作的每一环节,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否则就可能造成某种失误、事故 。 因此,班组长在管理中必须遵循“管理无小事”的原则 。 做到班前布置、中间控制、事后检查 。 九、中国传统思想对管理者的要求:德、法、术 。 德——德行、品德,领导者一定要有好的品德 。 法——制定与执行规章制度的能力 。 术——领导艺术,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 服人者,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 。 力服——靠权力,被迫服从 。 才服——才能引导,理智服人 。 德服——高尚品德的体现,使人心服口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