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日法如何计算,日干支的计算方法公式( 二 )


请问有没有简便的求干支纪日的计算方法 古代汉族人民将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 , 每个单位代表一天 , 假如某日为甲子日 , 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 。
干支纪日法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 , 是农历的一部份 , 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 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 , 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 , 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 , 六十天为一周 , 循环记录 。 与干支纪年"天道“五行不同 , 干支纪日是”地道“五行!
扩展资料:
由于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完全不同 , 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 。 尤其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难的 , 目前主要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 。 作者经过潜心研究 , 探究推导出──计算公历任一日干支的历法公式 , 简称《高氏日柱公式》 。 此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法 , 简捷准确而又科学实用 , 彻底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历法换算难题 。 在“不查万年历 , 日柱早知道”的具体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干支纪年法纪日怎么算 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的方法一样 , 每天用一对于支来表示 , 六十日为一周 , 循环记录 。
干支纪日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在发掘的殷代甲骨片上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 , 例如 , 甲骨文中有一条关于日食的记载 , 称:“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 , 意思是癸酉日这天傍晚有日食 。 有人猜想这或许就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种“日历” 。
据考证 , 比较确切地知道 , 我国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 , 使用于支连续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止) , 在这26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 , 既没有间断又没有发生错乱 , 这是世界上现今知道的最长的纪日史料 。 这一史料对于历史学 , 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 , 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 因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干支纪日资料 , 不仅是我国 , 同时也是世界上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

干支纪日是怎样计算的? 由十天干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已 , 庚 , 辛 , 壬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
取天干首字“甲‘’与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为第一年 。 以此类推 , 60年一轮回 。
比如1894年为甲午年
干支纪日法是怎么纪日的? 唉 , 会了不难 , 不会了就觉得不简便了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 ,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 ,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 (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 , 得到的商不管 , 看余数 , 若余数-3得正 , 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 , 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 , 若余数-3为负 , 则+10 , 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 , 若余数为3 , 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 , 即癸 。 地支:年份÷12 , 得到的商不管 , 看余数 , 若余数-3得正 , 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 , 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 。 若余数-3为负 , 则+12 , 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 , 若余数为3 , 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 , 即亥 。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 , 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 , 算法为: 2001÷10=200……1 , 1—3=—2 , —2+10=8 , 按天干顺序数到8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 第8位为辛 。 2001÷12=166……9 , 9—3=6 , 按地支顺序数到6 , 子、丑、寅、卯、辰、巳 。 第6位为巳 。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 , 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 , 2001年为辛巳年 。 ▲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上 0、1、 ......、10、11 等序号 , 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 ,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 ,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 例如: (1972 - 4)÷ 10 ≡ 8 , 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12 ≡ 0 , 所以地支是“子” 。 附:已知天干地支 , 如何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编程) 。 X=天干 Y=地支 if x - y >= 0 then z = 6x - 5y; else z = 6x - 5y + 60; 排出60甲子序列 , 将自己的虚龄生年放入其中 , 逆数上行即可找到相对公元年的干支是什么了 。 或者比照当年或上年的干支 , 也能找出相应的你所需要的干支来 。 如你是1987年7月生人 , 只知道今年是兔年(丁卯)不知道87年是什么干支 ,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排月柱 月柱的天干和地支排法在各类命书中都有这样的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 , 乙庚之岁戊为头 , 丙辛岁首寻庚起 , 丁壬壬位顺行流 , 若言戊癸何方发 , 甲寅之上好追求 。 这 歌诀也称《五虎遁年上起月歌》 。 至于何为“五虎遁”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 有兴趣的朋友找到相关命理书看一下便知 。 这歌诀的意思是:年干逢甲或己 , 则该年的月 份天干地支就以正月是丙寅排起 , 依次为二月丁卯 , 三月戊辰 , 四月己已……这样依次排到十二月;年干是乙、庚的则以戊寅为一月起始;年干是丙辛的 , 则以庚寅 起始;年干为丁、壬的则以壬寅为一月;年干为戊、癸则以甲寅起为一月 。 其余月份均可顺序推得 。 注意:论月份干支 , 地支始终是不变的 , 即一月为寅、二月为 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已、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 , 十月为亥 , 十一月为子 , 十二月为丑 。 这是永远不变的 。 变的只是天干 , 随着年 柱的天干之变而变 。 这里 , 我们已看到了十二地支的两个作用:一是用来表示年份 , 它与生肖相对应: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已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 二是用来表示月份 , 如前所说 。 流星赶月排日柱 推算日干支 , 可以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 ⑴ 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大小月卦记心间 , 正一干支起根源 。 大后干同地支冲 , 小后干支退一天 。 初一十三二十五 , 支同隔干一位算 。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 , 正一干支起根源 。 ”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 , 固定不变 。 要推农历曰干支 , 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 , 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 。 除此之外 , 还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 , 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 。 “大后干同地支冲 , 小后干支退一天 。 ”农历天干与地支组合 , 天干循环2.5次 。 根据这一规律 , 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 , 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应在干同支冲的情况下 , 干支各减一位 , 则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 。 如本月初一干支为己卯 , 这个月是大月 , 下月初一干支为己酉 。 如果这个月是小月 , 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退一位后确定 , 即为戊申日 。 “初一十三二十五 , 支同干隔一位算 。 ”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 , 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 , 即初一至十二 , 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 。 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 。 知道初一干支 , 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 , 而地支不变 。 同理 , 知道十三日干支 , 支同干隔一位 , 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 。 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 , 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 , 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 。 掌握这个方法 , 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 , 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 ⑵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元旦干支为根源 , 大小二月记心间 。 小月干同地支冲 , 大月上句加一天 。 申子辰年年为闰 , 干同支冲退一天 。 余年二月二十八 , 干同支冲退一天 。 月首十三二十五 , 支同隔干一位算 。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为根源 , 大小二月记心间 。 ”推算公历日干支 , 首先要记住元旦曰的干支 。 同时 , 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 。 公历大月为31天 , 小月为30天 , 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 , 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 。 因此 , 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 , 那年二月为28天 。 “小月干同地支冲 , 大月上句加一天 。 ”公历小月为30天 , 按农历大月推算口诀 , 我们知道本月初一日干支 , 与下月初一干支则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 。 公历大月为31天 , 在小月干地相冲的基础上 , 干支各加一位数 , 即是大月后下月一日的干支 。 “申子辰年年为闰 , 干同支冲退一天 。 ”经过研究 , 发现凡地支为申、子、辰的年为公历闰年 , 二月为29天 。 在推算3月1日干支时 , 可按农历小月后的日干支推算方法 , 即在干同地干冲的基础上 , 干支各减一位 , 则为3月丨日干支 。 “余年二月二十八 , 干同干冲退二天 。 ”除地干为申子辰年二月29天 , 其它年二月均为28天 。 在知道2月1日干支后 , 按干同支冲规律 , 干支各减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干支 。 “月首十三二十五 , 支同隔干一位算 。 ”月首 , 代表每月第1日 。 其推法与农历日干干诀后两句相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