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分配的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利润分配的程序是怎么样的 利润分配的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 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一般应按照下列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 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 。 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 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 则进行后续分配 。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在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的前提下,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净利润的10%提取 。 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 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转增资本金 。 但转增资本金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计提标准由股东大会确定, 如确因需要, 经股东大会同意后, 也可用于分配 。
4、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 可以并入本年度分配 。
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违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 在抵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 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还公司 。
扩展资料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税后利润分配顺序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税后利润分配的先后次序 。 具体为
1、被没收的财物损失, 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
2、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 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50%时可不再提取 。
【企业利润分配的程序是如何规定的】4、提取公益金 。
5、支付优先股股利 。
6、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 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议决议提取和使用 。
7、支付普通股股利
参考资料来源:


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税后利润的分配应按顺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公益金, 再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税后利润的分配程序是怎样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三条 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亏损分担, 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 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 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 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 。 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 。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
应答时间:2021-05-07, 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公司法关于利润分配的规定是什么? 利润分配是企业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年度) 内对所实现的利润总额以及从联营单位分得的利润, 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配 。 利润分配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 以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加上从联营单位分得的利润, 即企业全部所得额, 以此为基数, 在缴纳所得税和调节税前, 按规定对企业的联营者、债权人和企业的免税项目, 采取扣减的方法进行初次分配 。 所扣除的免税项目主要有:分给联营企业的利润、归还基建借款和专用借款的利润、归还借款的利润、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利润以及企业各种单项留利(如留给企业“三废”产品的净利润、国外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留给企业的利润) 等 。 对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 在进行税前利润分配后, 应在承包经营期内按承包合同规定的形式 (上交利润递增包干, 上交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等) 上交承包利润, 不再计征所得税和调节税 。 全部所得额扣除初次分配后的余额, 即为企业应税所得额 。 (2) 以企业应税所得额为基数, 按规定的所得税率和调节税率计算应交纳的税额, 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再次分配 。 应税所得额扣除应纳税额后的余额, 即为企业留利 。 (3) 以企业留利为基数, 按规定比率将企业留利转作各项专用基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