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师承如何修道,道教不拜师可以修行吗


想学道术可是没有师承什么办啊? 还是不自己念的好 。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 再说了 , 如果没有真师的传法 , 你就是再念也没什么感应的 。 因为咒语的力量来自于大明师的加持力 。 如果万一应验哪个咒 , 恐怕你不会处理下一步的 , 比如这个推荐答案里说的 , 一个人自己念请神咒 , 结果神来了 , 十分威严 , 神说:干什么?结果他被吓蒙了 , 手捂着嘴不说话 , 神不耐烦了 , 看他的姿势 , 就说 , 啊 , 你想要胡子 , 给你啦 。 说完就飞升了 。 然后 , 这个人一辈子一下巴大胡子 。 还有一个真事 , 喜马拉雅山里面很多修行者 , 一个一般的修行者A , 看到一位大师C上树在极具毒性的蜜蜂窝跟前采果 , 他口里叽叽咕咕的念着蜜蜂咒语 。 结果蜜蜂就是不蜇他 。 后来 , 这个A就悄悄地诱惑大师的弟子 , 套来了蜜蜂咒语 , 自己也到那个蜜蜂窝跟前 , 结果差点被蜇死 。 就是因为没有大师亲传的加持力 。 念咒烧香磕头诵经都没什么大益处 , 只有实际的打坐修行 , 找到内在的天国才是最究竟的最完美的信仰 。
如何在家修行、入道(道教)如何入定等等请对道教了解的人来 和佛教在家修行的人一般无二 , 逃不出这几样:“戒 , 定 , 慧 , 行善积德 , 诵经持咒”道教持咒念六字大明咒入门的人也非常多 , 日常修行也就是这些 , 很多相通 , 所以没什么特别 , 都是平凡中出来的功夫
怎么修道? 没有师承也可修道 , 祖师爷的师承不是自己悟出来吗 , 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道可言 , 道没有界限约束 , 万物皆可为道 , 也皆可成道 , 主要在于己心 。
没有师父的道教信仰者 , 平时应该如何修行 人往往将修道看作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东西 , 而且总爱将之跟炼丹、辟谷、入定之类联系起来 。 其实 , 说难 , 修道也许是世上最难的事;说易 , 也可说是世上最易的事 。 说它难 , 是因为它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 , 结果连什么是道都搞不清 , 又谈得上如何去修呢?此外 , 由于后天俗念繁杂 , 即便明道 , 如无良师益友的指点相助 , 单*自己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战胜自我的 。 因此 , 芸芸众生 , 得道成佛的为数毕竟极少 。 说它易 , 是因为修道不象研究一门学问或掌握一种技术 , 需要用尽心机 , 苦心钻研 , 刻苦习练 , 不断积累;相反 , 它只要求你离俗去浊 , 放下自我 , 抛掉后天俗念 。 只要不是舍不得 , 扔掉还不容易吗? 修道首先得明道 。 什么是道?自从老子说了“道可道 , 非常道” , 道一直成为一种扑朔迷离、捉摸不定的东西 。 其实 , 简单地说 , 道即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 是宇宙万物变迁化生的枢机 。 人作为宇宙之一分子 , 自然也源于道 , 即人的本性本来就合乎道 。 那么 , 人为什么还要修道呢?原来人是真性与假体的统一体 。 由于我们肉身存在世俗中 , 便随之产生了七情六欲 , 由于有了七情六欲 , 我们便有了种种业障 , 而这种种业障如一层层灰尘将我们的本性掩埋起来 , 使我们离道越来越远 。 符合本性的道心是和谐 统一的 , 如如不动的 , 无私无我的 , 而由执着、依从肉身而产生的妄心则是骚动不安的 , 自我中心的 , 贪得无厌的 , 两者的方向正好相反 。 真性要求我们无私奉献 , 而妄心怂恿我们自私索取 。 这两种相反的力量一直在我们身上较量着、争斗着 , 不断地撕裂着我们 , 破坏了我们内在的安宁统一 , 因而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烦恼 。 因此 , 要解除痛苦烦恼 , 唯一的办法就是舍妄住真 , 使真假合一 , 而决不能认仆为主 , 一切听凭贪欲行事 , 因为贪欲是盲目的 , 不计后果的 , 永远难以满足的 。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 , 一个人越是无私 , 其痛苦烦恼也就越少;越是自私 , 其痛苦烦恼必定越多 。 至此 , 我们明白了 , 人为何还要修道?是因为道心与凡心相背的缘故 , 修道即是使凡心与道心相合 。 首先得明白 , 就本性而言 , 所有的众生都是平等一致、不分你我的 , 因此 , 利他与利己 , 害人与害己永远是一致的 。 有人也许会说 , 既然利他与利己是一致的 , 那么 , 我可以通过利己而利他 , 自私又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这里牵涉到一个出发点的问题 。 当我们说利他与利己是一致的时候 , 我们是指只要做好利他 , 自己也在其中了 , 也就是说要以利他作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 。 而要做到这一点 , 自己首先必须变得无私无我 , 一个人能做到无私无我 , 即与道合一了 , 也就得到了永恒的自由与幸福 。 利他与利己就这样统一起来了 。 相反 , 如以利己作为行为的出发点 , 就产生了人我对立的局面 。 他也许会有一些利他的举动 , 但他的利他是有条件的――以利己为前提 , 由于有我 , 便有了得失之心 , 得时尽管能快意一时 , 失时难免怏怏不乐 , 而且 , 由于产生了人我对立的局面 , 损人与利己又会挂起钩来 , 终于走向了另一条定律:损人与害己一致 , 即损人必然导致害己 。 因此 , 合道的行为必定是利他的行为 , 不合道的行为一定是害己的行为 。 这个道理搞明白了 , 道该怎么修也就解决了 。 从形式上说 , 修道可分为禅修与活炼 。 禅修是指静态的、有一定姿势与时间限制的修炼 , 如站桩、打坐之类 。 活炼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修炼 , 或叫历境修炼 , 它将修炼与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 无固定的姿势与时间限制 。 历来修道者或强调禅修 , 或力倡活炼 。 其实二者不可偏废 , 而是相互为用的 。 禅修有助于认妄识真 , 明心见性 。 初修者都有这个体会 , 平时倒不觉得有什么杂念 , 一静坐反倒觉得妄念纷飞 。 其实 , 这妄念不是静坐带来的 , 而是本来就在 , 只是平时习以为常 , 没有觉察罢了 。 这种现象是由于真性被掩埋 , 因而使妄心缺乏参照物的缘故 , 这就叫无明 。 譬如一间没有光线的房子 , 尽管尘土飞扬 , 我们还是视而不见 , 待射进一缕阳光 , 纤尘顿时毕现 。 因此 , 静坐中觉得妄念纷飞 , 恰恰证明你的真性之光已开始显现 。 关键在于如何对付妄念 。 有的修道者把妄念看作是修道的大敌 , 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 对妄念不是恼羞成怒 , 便是恨之入骨 。 于是想方设法 , 或数息、或意守、或导引 , 企图将妄念灭掉 。 可妄念偏偏有个怪癖:你越跟它过不去 , 它也越跟你过不去;你越想除它 , 它来得越勤;你越想离开它 , 它偏爱追着你不放 。 殊不知 , 妄念是除不掉的 , 也是不可除的 。 这是由于没有悟到“妄心、真心因心而生”的缘故 。 “因心而生”的“心”是指凡心 , 凡心存而道心隐 , 道心显而凡心去 。 我们只能以先天道心破后天凡心 , 而不能以后天凡心获先天道心 。 无论真妄 , 皆由后天分别之心所生 , 只有彻底破解凡心 , 做到勿妄勿真 , 先天道心才能显现 。 不认识这一点 , 练功中就会出现以妄逐妄 , 愈逐愈妄的现象 。 因此 , 一切以妄逐妄的修炼法都不属于正修 。 那么 , 如何有效地破解凡心呢?一般地说 , 练功中妄念最难打消的 , 往往是自己最贪着、最不愿舍去的东西 , 单*禅修 , 往往收效不大 , 这就用得着活炼了 , 即通过禅修 , 明白了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 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加以修炼、弥补 。 财、色、名、利、味如五种狂风 , 它们强劲地、一刻不停地掀起我们的妄心之波 。 你如果敢于迎风习练 , 不为所动 , 那在避风禅修时就更影响不了你 , 妄念也就不止自息了 。 从某种角度上说 , 活炼比禅修更重要、更有意义 。 从修炼时间上讲 , 禅修一小时是一小时 , 几天是几天 , 是有限制的 , 而活炼则无论坐住卧行 , 担水劈柴 , 吃饭拉屎 , 时时刻刻皆可修炼 。 从功用来说 , 执着禅修的往往只求自了 , 而只求自了 , 结果是自了不了的 。 活炼却能随时发挥大道无私、利益有情的功用 , 在度人中度了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