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家长沟通的五个原则( 二 )


首先 , 个体差异 , 事无巨细 。
老师要明确 , 了解哪个孩子的情况 , 准备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哪方面的情况 ,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 即在答题的时候考生要明确孩子出现的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 从而和家长沟通 。 例如:新入园的孩子可能会饮食、饮水、大小便、午睡等情况 , 教师需要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 , 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自理情况 , 家长帮助老师共同建立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自理能力等 。 而这些正是考试中的多频考点 , 如果考生没有幼儿教师相关的工作经验 , 答题时会纸上谈兵、语无伦次 。
其次 , 讲究技巧、换位思考 。
在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在园表现时 , 要讲究技巧 , 注意讲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 , 目的不在于反映情况 , 在于希望群求家长的配合 , 建立统一战线——一切为了孩子 。 所以 , 沟通时不要讲得太直白 , 直来直去 , 要注意讲话的语气 。
1.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在园表现与发展情况 , 应先肯定孩子好的表现 , 然后 , 宛转地告诉家长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 请求家长的配合 。
2.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 , 教师谈话的态度要平和、谦虚 , 取得家长的信任 , 尽快拉近与家长的距离 , 以真诚的态度向家长介绍好的家教经验和方法,提出自己的教育方法 , 取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 。 比如:对孩子应多鼓励 , 少批评 , 不急躁 。
3.不要向家长隐瞒孩子在园的表现 , 要告诉家长孩子的真实表现 , 孩子有不良的表现时 , 要请求家长的配合 , 共同寻找问题的原因 , 帮助孩子纠正错误 , 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
案例:孩子放学的时候 , 家长看到孩子自己穿衣服 , 老师站在一旁不管 , 家
长就斥责老师 , 作为老师你怎么办?
这是一道典型的“与家长沟通”的题目 。 出现家长“不忍心看”孩子自己穿衣服加之“看不惯”老师袖手旁观的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幼儿园没有和家长做好沟通 , 没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从而造成这位家长对于教师工作的误解 , 以至于“斥责” 。
【参考答案】
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 , 通过自我服务 , 劳动锻炼 , 培养孩子
独立性和自信心 , 是形成幼儿自我意识、自我形象的基础 。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 要鼓励引导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 并予以及时的帮助 。 因此 , 遇到这种情况 , 我会这样去做:
首先 , 尊重家长 。
家长爱子心切 , 遇到这种情况我理解家长对我的态度、冷静对待 , 并妥善处理 , 做到充分的尊重家长 。
其次 , 与家长进行真诚沟通 。 中公讲师解析
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沟通 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要本着尊重的态度 , 而且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做客观评价 , 别忘了表扬对方的孩子的优点 。
浅谈教师怎样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尊重学生家长是班主任与家长取得有下沟通的首要条件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鲍特和凯利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 , 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 , 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 , 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倚” , 应该说 , 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追求应当是“彼此相倚”型的互动 , 因为在这种类型的互动中 , 才能真正凸现双方的主体地位 , 体现主动性 。 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 , 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 , 决定了互动的激起、进行和结束 , 而家长属于被动方 , 总是被“牵着鼻子走” , 因此尊重家长 , 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 , 就为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