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培养案例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一、什么是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 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 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
何为法治思维?简言之,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 因此, 法治思维需以法治概念为前设 。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至今, 于法治概念之认知尽管不完全一致, 但对其核心内涵包括精神、实体、形式等层面诸要件已经有基本共识存在 。 就中国当下而言, 经过30多年砥砺耕耘, 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识也已基本具备 。 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维命题的前提 。
【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培养案例】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1、从个人层面

空闲时, 学习法律知识, 做一个懂法的人 。 在空闲无事的时候, 可以学习一些法律知识, 可以从书籍上获取, 也可以在电视上或电脑上进行详细的阅读, 吸收未曾了解的法律知识 。
多参加法律实践活动, 锻炼自己的法治思维能力 。 多参加校内法律社团所开展的法律实践活动, 身在其中锻炼自己的法治思维能力, 头脑清醒, 理性分析各项事情的起始与结束之间涉及的法律知识 。
理想思考, 遇事理性分析, 凡事讲究证据, 进行法治思维分析 。 在遇到不同案例的时候, 理性分析事情, 不要说一些不存在和没有理论支撑的话语, 凡事讲求证据和物证 。
多看一些法律案例, 看出一个案例背后的故事, 做到思维分析 。 看一些经典案例, 从中挖掘背后的法律知识, 从起始到结束, 看其中的过程是否有让自己对法律有了重新的认识 。
2、从学校层面
开设法律相关的课程, 让大学生们积极参加, 并促使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 在校内, 可以报名有关法律知识的课程, 或者报名有关法律的社团, 从而在学习课程中不断的使自己了解法律知识, 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
开展此情此景普法剧情, 让大学生们以身试法, 有专门的老师在旁讲说 。 在校内开展一些普法剧情, 让大学生们当主人公, 从而开展普法宣传, 让更多的大学生进行了解法治意识,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 。
扩展资料
法治思维的六个维度

1、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
任何法律均得从预设规则着手, 明确告诉人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以及如何来做 。 有了法律规则, 人们对自己乃至他人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就有了稳定的预期, 便会依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规范 。
2、法治思维是一种程序思维

法治思维要求重视程序, 充分发挥程序的作用 。 遇到有争议或纠纷的问题, 即使是非对错很清晰, 也要善于考虑程序上的处理方式, 让争议各方平等地发表意见 。
3、法治思维是一种权利思维

法治既授予权力, 更约束权力 。 公权力行使者不得法外设定权力, 不得在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情形下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要清醒认识到权力的本质和有限性,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法治观 。
4、法治思维是一种责任思维

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 有权必有责 。 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对决策严重失误, 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 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 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