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中风,怎样预防中风的发生


老年人如何预防中风? 这个可以参考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我在百度百科看到的,跟你共享下:

1、 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 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
2、 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
3、 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 。 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
4、 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
9、 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 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 。 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

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由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脑中风又称脑梗塞,占中风的70%-80% 。 在脑血管病猝死事件中,脑梗塞占80% 。 突然发生脑梗塞,会使患者致死、致残,大多数家属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意外 。 但是专家认为,脑梗塞病人大多有脑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变,如果能提前通过超声或血管造影发现脑血管狭窄,及时疏通血管,就能预防突发脑梗塞 。
如何预防中风 中风是因大脑血流阻塞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它会导致肢体瘫痪、记忆和说话能力丧失甚至死亡 。 大多数损害都是因脑神经细胞死亡引起的 。
中风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 。 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从而发生了中风 。 中风的诱因大致有: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床等体位的改变;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血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等;某些药物,如降压药物、抗心率失常药物、避孕药等,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同样能诱发中风的发生 。
中医认为,引起中风的因素是:情志易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 。
西医认为有下列病症者也有中风的危险: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障碍患者、高脂血症患者、高胆固醇患者、吸烟和酗酒者 。
因此,如果经常郁郁寡欢、过度劳累而又吸烟酗酒,或者已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富贵病”的患者,那一定要小心了,或许中风已经“看”上你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