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沉丹田怎么练,所谓气沉丹田是呼气还是吸气( 二 )



5、不要听一家之言 , 要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深刻感受 , 在练习时 , 例如对这句“小腹向前撑起”是不是就是自己凭着感觉做的呢 , 同一个老师在说出这个口令的时候 , 不见得每个学员做的都一样 , 但是有可能都是对的 , 主要还是要亲自去感受着练习 , 从体会中找寻经验
6、在平时的学习中 , 我们还要多听 , 多看 , 多体会 , 老师说的也不见得都是对的 , 他也是在体会中找寻的答案 , 同样 ,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使丹田之气意气合一 , 也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的体会

如何才能做到气沉丹田 天机不可泄露 , 这个要慢慢领悟
怎么练气沉丹田? 丹田(此处指下丹田) , 既是道家养生功法中的重要部位.也是武术练习中人身体上下相随的重要部位 。 练习太极拳要做到气沉丹田.首先应注意呼吸的沉降.要与动作的起落、开合、收放、前后推移相配合 。 要做到呼吸自然 。 不能有间断 。 呼吸要深、慢、匀、长 。 太极拳术的套路练习 , 一般要求起吸呼落 , 开吸合落.收吸放呼 。 如此练习 , 天长日久 , 就能逐渐做到呼吸沉降.气沉降而不是上浮.周身一松到脚 。 只有气沉降 下来.周身劲力方能随之下沉 。 神气收敛入骨 , 真正达到松沉的境界 。 当然这一要求要与含胸拔背等相结合 。 其实同为内家拳的形意拳亦有此要求 , 形意拳的“顶、扣、圆、敏、抱、垂、曲、挺” 。 其中的 “垂”.即要求呼吸之气要下垂 , 一沉到丹田.这样下盘必稳 , 稳如泰山 。 其次.呼吸沉降的同时还应注意收敛住臀部 。 敛臀也是太极拳术最主要的要求之一 , 也是内家拳术与其他拳术的本质区别之一 。 从孙福全到李玉琳 。 到李天骥.再到牛胜先 , 历代大武术家均极为强调敛臀的重要性 。 正如我的老师所言:人体臀部以下部位的重量占人全身的很大比重 。 只有敛住臀.周身上下的劲力才能形成一个整体 , 发力才会完整 。 臀部一旦撅出 。 周身的功力就会被大量分解 , 故敛臀是内家拳术的根本性的要求 。 敛住臀之后 , 周身之力方能一松到脚.发人时周身的劲力才能合理运用 , 由脚跟到腿.到臀 , 到腹部 , 到腰 , 到胸 , 到肩 , 到肘 , 到腕 , 到手 , 到指尖 。 这样周身之力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对抗时才能截住对方之力.在运用自己的周身之力 , 加上腹部的弹力 。 把对方放出(见牛胜先《广州市形意拳会十周年特刊·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之二》) 。 这样 。 一方面在套路练习中做到呼吸沉降 , 另一方面臀部严格收敛 , 两者上下的压缩.逐渐就会达到气沉丹田的境界 。 以上提到的敛臀和呼吸的要求 。 在太极拳术实际的练习中.如果单独达到其中的一个要求 , 并不是很困难 。 但如果在身体的运动当中同时达到二者的要求 , 把二者有机组合起来 , 协调一致.那就不是很容易了 。 而这正是体现一个人功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 如果用函数关系来表达 , 敛臀和呼吸可以视为体现中国传统武术“功夫”的最重要的两大变量 。 这两大变量的组合 , 集中表现在人的腹部 。 中国武术家们常提到的气沉丹田 , 腹式呼吸即为此 。 敛臀与呼吸相结合 , 在身体的运动当中.上下、前后相挤 , 力、劲、气逐渐压缩 , 集中于腹部 , 最终会气沉丹田.形成小腹坚实的结果 。 气真正沉入丹田之后.不论呼吸、发力 , 言谈举止间.小腹部位始终坚实 。 这也就是著名的《太极拳论》中所提到“气宜鼓荡” , 《十三势歌》中提到的“刻刻留心在腰间 , 腹内松静气腾然” 。 一个真正有功夫的太极拳师.气沉丹田后 。 小腹坚实.当受到对方拳脚的撞击时 。 腹部自然会有一定的抗击打能力 。 这可以作为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掌握太极拳术的标准之一 。 我的老师曾经提到过 , 推手高手郝家俊先生.用腹部放人的劲力相当足.比一般人用手的劲力还要大 。 为了使我们亲身体验何谓“气宜鼓荡”.在日常训练的时候.老师也曾让我们用力击打过他的腹部.推手时也体验过老师如何用腹部发力 , 把我们发放出去 。 1978年日本太极拳第4次访华团访华期间.我的老师曾在崇文体育馆教几位日本朋友太极推手 。 日本朋友想不到老师身材瘦小、但很难推动 。 后来全团13个日本朋友排好队 , 轮流在老师身上试力 , 结果没一人能推动老师 。 日本朋友曾好奇地撩起老师的衣衫 , 发现老师的腹部坚硬如石 。 这也就是气沉丹田的表现 。 在拳术的训练当中把敛臀与呼吸相结合 , 难度更为增加 , 这是中国古人在不断地练习揣摩中发现快速增长劲力的重要秘密之一 。 今天我把这一体会综述于此 , 抛砖引玉.希望有助于增进大家对传统武术的理解 , 共同探讨 , 对传统武术进行研究、整理 , 更好地传承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粹 。 (作者简介: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工作单位北京市政协研究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