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怎么报税,企业电子税务局如何申报个税( 三 )


13.第13行“利润总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利润总额 。 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
14.第14行“境外所得”: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分国(地区)别取得的境外税后所得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 。 填报《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第14列减去第11列的差额 。
15.第15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 , 进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 。 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增金额”列填报 。
16.第16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 , 进行纳税调整减少的金额 。 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减金额”列填报 。
17.第17行“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报属于税法规定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金额 。 本行通过《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填报 。
18.第18行“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 , 选择用境外所得抵减境内亏损的数额 。 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
19.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经过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计算后的所得额 。
20.第20行“所得减免”:填报属于税法规定所得减免金额 。 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 , 本行<0时 , 填写负数 。
21.第21行“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根据税法规定应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 。 本行通过《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 。
22.第22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数额 , 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 。
23.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9-20-21-22行计算结果 。 本行不得为负数 。 本表第19行或者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本行为负数 , 本行金额填零 。
24.第24行“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 。
25.第25行“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3×24行 。
26.第26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 。 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填报 。
27.第27行“抵免所得税额”:填报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的金额 。 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 。
28.第28行“应纳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 。
29.第29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 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 。 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
30.第30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缴纳并实际缴纳(包括视同已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准予抵免税款) 。 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
31.第31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 金额等于本表第28+29-30行 。
32.第32行“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 , 包括按照税法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 , 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 。
33.第33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 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
34.第34行“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在总机构所在地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 。 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