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玉米花粒期的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玉米花粒期的生育特点
玉米抽穗开花时, 根、茎、叶生长基本结束, 植株进入以开花授粉, 受精结实和籽粒生长建成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主攻目标:防止茎叶早衰, 保持秆青叶绿, 促进籽粒灌浆, 争取粒多粒重;丰产长相:单株健壮, 群体整齐, 植株青绿, 穗大粒多, 籽粒饱满, 后期叶片保绿好 。 成熟中后期叶面积系数应维持在3-4左右 。

【花】玉米花粒期的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玉米种植
二、玉米花粒期的管理技术
1.酌情追施"攻粒肥":高产实践证明, 玉米生长后期叶面积大, 光合效率高, 叶片功能期长, 是实现高产的基本保证 。 而玉米绿叶活秆成熟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花粒期有充足的无机营养 。 因此, 应酌情追施攻粒肥 。 所谓酌情追施, 就是要视大田植株长相而定, 在穗肥充足, 植株长相好, 叶色浓绿, 无早衰退淡现象的田块, 则可不施, 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 植株发生脱肥现象, 则应补施粒肥 。 攻粒肥一般在雌穗开花期前后追施, 结合浇水, 亩施尿素5千克或碳铵10-15千克, 打穴深施 。 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需肥量较大, 对灌浆期表现缺肥的地块, 还可采用叶面追肥的方法快速补给 。 灌浆期间用1%-2%的尿素溶液、3%-5%的过磷酸钙浸提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可延长叶片功能期, 千粒重可增加7%以上 。
2.及时去雄:去雄可减少养分消耗, 促使养分向雌穗中运送, 增加光照强度, 提高光能利用率, 降低株高, 增强抗倒伏能力, 同时去雄还能将一部分玉米螟和蚜虫带出田外, 减少为害, 促进籽粒发育, 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一般增产10%左右 。 去雄在雄穗刚抽出而未散粉前进行, 过早易带出叶片, 减少光合面积, 过晚雄穗已开花散粉, 降低去雄效果 。 去雄要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 去雄株数不超过全田株数的一半, 地头地边不去雄, 连阴雨天和高温干旱的天气不去雄, 以防花粉不足影响授粉而造成稀粒秃尖 。
3.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能保证正常授粉受精, 提高结实率, 减少秃顶, 促进子粒齐整度 。 辅助授粉对抽丝偏晚的植株以及群体偏大、弱株较多的地块效果更为明显 。 人工授粉一般在盛花末期, 选择晴天上午9-11时进行, 边采粉, 边授粉, 连续进行2-3次, 要注意异株授粉 。
【花】玉米花粒期的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玉米种植
4.及时浇水与排涝:玉米花粒期是需水临界期, 此期玉米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0%左右, 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玉米花粒期应灌好2次关键水:第一次在开花至籽粒形成期, 是促粒数的关键水;第二次在乳熟期, 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 。 花粒期灌水要做到因墒而异, 灵活运用, 沙壤土、轻壤土应增加灌水次数;黏土、壤土可适时适量灌水;群体大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 。 此外, 玉米花粒期若遇雨水过多, 应注意及时排涝 。
5.拔除空秆小株:玉米田内总有一定数量的植株形成不结果穗的空秆或低矮小株, 它们不但白白地消耗养分和水分, 而且还影响其他植株的光合作用, 因此, 在授粉结束后, 对空秆和低矮小株要及早拔掉, 把有限的养分和水分集中供应给正常的植株, 使其穗大粒多籽饱 。
6.浅中耕除草:在玉米灌浆后期顺行浅锄一次, 以破除土壤板结, 松土透气, 除草保墒, 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和根系吸收, 防止早衰, 提高粒重 。 浅锄时要防止伤根过多和打断叶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