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坡系数怎么算,60度集水坑上口放线怎么算( 二 )


5、V=H/3[S1+S2+√(S1S2)]
参考,百度百科,四棱台
基坑放坡系数如何计算? 土方放坡系数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 即m=b/h计算, 放坡系数为一个数值 。 (例:b为0.3, h为0.6, 则放坡系数为0.5) 。
在建筑中, 地基地坑放坡起点一般以基坑底为放坡起点 。 屋面保温层一般以屋面边沟边为放坡起点 。 管线土方工程定额, 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
(1)挖土深度在lm以内, 不考虑放坡;
(2)挖土深度在1.0lm~2.00m, 按l:0.5放坡;
(3)挖土深度在2.0lm~4.00m, 按l:0.7放坡;
(4)挖土深度在4.01m~5.00m, 按1:1放坡;
(5)挖土深度大于5m, 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
管线土方工程定额, 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
(1)挖土深度在lm以内, 不考虑放坡;
(2)挖土深度在1.01m~2.00m, 按1:0.5放坡;
(3)挖土深度在2.01m~4.00m, 按1:0.7放坡;
(4)挖土深度在4.01m~5.00m, 按1:1放坡;
(5)挖土深度大于5m, 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

基坑放坡系数如何计算? 土方开挖坡度值系数(m):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 即m=b/h计算, 放坡系数为一个数值 。

挖土深度在1.01m~2.00m, 按1:0.5放坡 。 挖土深度在2.01m~4.00m, 按1:0.7放坡 。 挖土深度在4.01m~5.00m, 按1:1放坡 。

注意事项:
对可能产生滑坡的地段, 不宜在雨期挖方, 并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和由上至下的开挖顺序, 严禁先切除坡脚或在滑坡体上弃土 。
应根据挖方深度、边坡高度和土的类别确定挖方上边缘至土堆坡脚的距离, 当土质干燥密实时不小于3m, 当土质松软时不小于5m 。
边坡有危岩、孤石、崩塌体等不稳定的迹象时要先做妥善处理 。 对软土土坡和极易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 开挖后应对坡脚、坡面采取喷浆、抹面、嵌补、砌石等保护措施, 并作好坡顶、坡脚排水 。

什么是放坡系数?放坡又如何计算 土壁边坡坡度以基高h与底宽b之比表示 。 (数学上的斜率)
边坡坡度=1: m=h:b, m为放坡系数, m=b/h 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 。
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 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 ;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 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 依次类推 。

度数法:用度数来表示坡度, 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 其公式如下:tanα(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 所以α(坡度)=arc tan (高程差/水平距离)
表示方法
一、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 即两点高程差与其路程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
坡度 = (高程差/路程)x100% 。
二、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 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 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 高程差/路程 。

道路放坡是怎么算的?1%放坡 1)利用清单规则计算: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 。 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 )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  
(2)、利用定额规则计算:
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 S上为上底面积, S中为中截面面积, S下为下底面面积) 。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