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怎么形成的,云是怎么形成的简答一句话


云是怎么形成的? 天空中的云彩绚丽多姿,千变万化 。
地面上的积水慢慢不见了;晾着的湿衣服不久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原来,它们受太阳辐射后变成水蒸气发到空气中去了 。 到了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了小水滴,然后又与大气中的尘埃、盐粒等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 据估计,每年从海洋、陆地上蒸发到大气中去的水气,约有4.5万亿多吨之多 。
组成云的小水滴很小,一般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的也只有0.2毫米 。 由于它们又小又轻,下降的速度很慢 。 在降落过程中,随时又会被上升气流抬起,或者在未降到地面前就被蒸发掉了,所以,它们便成片地飘浮在空中 。
我们平时看到的云有各种色彩,有的洁白,有的透明,有的乌黑,有的呈铅灰,还有的呈红色和黄色 。 其实,天上的云本来都是白色的,只是因为云层的厚度不同,以及云层受阳光的照射而显出不同的颜色 。
云的姿态各异,成因也不相同 。 一般可将它们分为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三大类 。
积状云又叫对流云,包括淡积云、碎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 。 它们的外形很像棉花团和高耸的山峰,是由大气对流运动形成的 。 淡积云、碎积云和浓积云的个体孤立分散,一般不会下雨 。 如果空气对流旺盛,它们便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成片成团的积雨云,最后产生降雨 。
层状云包括卷层云、高层云和雨层云 。 它们像幕布一样布满天空,覆盖着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地区 。 这类云最常见于暖湿气在冷气团上部爬升的交界面上 。 当暖湿空气沿山坡爬行时,也容易生成层状云 。 卷层云是一种乳白色云幕,高度一般都在五六千米以上,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 高层云为浅灰色云幕,通常高度为2000~6000米,由水滴和冰晶组成 。 雨层云是低而均匀的云幕,水平伸展范围很广,几乎总是遮蔽整个天空 。 雨层云内贮藏着大量水滴,降水时常常是连续性的 。
波状云包括卷积云、高积云、层积云和层云 。 它们的形状很像一片片鱼鳞和屋顶的瓦片,是由大气的波动运形成的 。
如按云的高度来分,又可分为四大云族,即低云、中云、高云和直展云 。 低云多由水滴组成,云底高度一般在2500米以下;中云也多由水滴组成,云底高度一般在2500~6000米;高云多由小冰晶组成,云底高度一般在6000米以上;直展云则由水滴、过冷却水滴、冰晶混合而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米以下 。 这些直展云会产生雷阵雨,有时伴有狂风或冰雹 。

为什么天上有云,云是怎么形成的? 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 。 并且,云可以形成各种的形状,也因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态而分为许多种 。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 。 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扩展资料
影响:
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 。 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 。 哪种作用占上风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

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充足;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