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怎么上,优秀微课一等奖案例


如何录制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 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

“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 , 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 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 因此 ,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 , 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

“微课”讲课方法: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 , 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 因此 , 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 , “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 , “微课”的问题聚集 , 主题突出 , 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 , 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 , 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 , “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 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 , “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 , 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 , 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 , 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 , 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 。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 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 , 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 , 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 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 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 , 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 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 就学校教育而言 , 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 , 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 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 , 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 。 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 , 所以 , 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 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 , 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 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 , 所以 , 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