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怎么呼吸,鱼在水下呼吸的原理


鱼在水中如何呼吸 鱼在水中能够通过呼吸进行新陈代谢 , 主要是它拥有一个重要器官——腮 。 鳃是专门适应水中呼吸的构造 。 鱼的咽喉两侧各有4个鳃 , 每个鳃又有鳃片和鳃丝组成 。 呼吸时 , 鳃片和鳃丝完全打开 , 会增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 , 增加与水中溶解氧结合的机会 。
鱼在水中 , 嘴巴一张一闭的进行呼吸;它张嘴时 , 把水吸入 , 鳃盖关闭 , 闭嘴时 , 鳃盖打开 , 让水流出 。 在水流经腮的过程中 , 水中的溶解氧就被鳃上的微血管吸收 , 同时把二氧化碳排入水中 , 鱼只要一旦离开水 , 它的鳃片、鳃丝粘合重叠在一起 , 不能及时得到氧而窒息 。

【鱼怎么呼吸,鱼在水下呼吸的原理】海豚能一边睡觉一边游泳 。 它有两个脑半球 , 每隔十几分钟 , 两个脑半球就交替工作 , 一个睡眠 , 一个清醒 。 睡觉的时间很充足 , 不断变化着游泳的姿势 。 它们虽然持续游泳 , 但左右两边的脑部却在轮流休息 。
还有一种特殊的鱼 , 肺鱼 。 它是一种和腔棘鱼类相近的淡水鱼 。 古代时曾在地球上大量繁殖 , 现在仍有少数保存着其种族而遗留下来 , 可以说是一种“活化石” 。 颌为自接式 , 平时用鳃呼吸 , 在干涸时可以用鳔当作肺呼吸 , 鳔在食道处有一开口 , 可以叫做内鼻孔 , 背鳍、臀鳍和尾鳍愈合在一起 , 颌上没有硬骨 , 有特殊的齿板 。 肺鱼在软组织的构造、发育、生理和行为方面有许多性状与现生两栖类接近而不同于其他现生鱼类 , 例如美洲肺鱼具有以声门与食道相接的双肺 , 鳃及鳃部血管较退化 , 心脏具二心室 , 其一接受来自肺部的血液 , 动脉锥有瓣膜将来自肺部的血液与来自鳃部的血液分开 。 不久前 , 有些学者提出 , 肺鱼在具有会厌软骨、脑下垂体结构及其激素成分、晶状体蛋白、胆汁盐、鳃弓肌肉等方面亦与现生两栖类最为接近 。


鱼是怎么呼吸的? 鱼在水中时 , 每个鳃片、鳃丝、鳃小片都完全张开 , 使鳃和水的接触面积扩大 , 增加摄取水中所溶解的氧的机会 。 在鳃小片中有微血管 , 这里的表皮很薄 , 当血液流过这里时就完成了气体交换:将带来的二氧化碳透过鳃小片的薄壁 , 送到水中 。
同时 , 吸取水中的氧 , 氧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 。 由于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 , 可以使水不断地由口进入口腔 , 经咽到达鳃腔 , 与鳃丝接触 , 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 , 鱼类的呼吸作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
扩展资料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 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
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 , 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 , 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 , 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 , 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 , 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 , 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
参考资料来源:


鱼是如何游动与呼吸的?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 位于口咽腔两侧 , 由鳃弓 , 鳃耙 , 鳃丝组成 。 每一条鳃小片的两侧又生出许多突起为鳃小片 , 能增大与水的接触面 , 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 中间分布着大量的微血管 , 是血液与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 此外还有的鱼类可以通过其他器官呼吸 , 如:皮肤(弹涂鱼) , 肠管(泥鳅)及气囊(肺鱼)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