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怎么办,率到脑出血怎么办


脑出血了怎么回事?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 , 保持安静 , 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 。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 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
2.保持呼吸道通畅 ,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 。 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小时 , 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 , 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 , 如有高热、多汗、呕吐 , 维持中心静脉压在5~12mmHg水平 。 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 以免加重脑水肿 。 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 , 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
4.调整血糖 , 血糖过高或过低者 , 应及时纠正 , 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 。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 , 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
6.降低颅内压 , 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 , 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 , 可持续2~3周或更长 。 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 , 并致脑疝形成 , 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 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
7.一般来说 , 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 , 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 , 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
8.康复治疗 , 脑出血后 , 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 , 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 早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 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
脑出血怎么治疗呢? 脑出血的患者首先就是卧床休息 , 并且使用脱水药物来降颅内压 , 还要调整患者的血压 。
脑出血 , 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 , 脑出血发生后 , 对于出血量比较少的病人 , 可以先采用保守治疗 , 如让病人安静的卧床等 , 因为运动可能会导致再出血 , 并且使用脱水药物来降颅内压 , 还要调整患者的血压 , 患者的血压由于颅内压的升高会反射性的导致血压的升高 , 对于降压也不要降得过低 , 过低可能会影响到脑供血 , 反而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 并且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 如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出血量大且出血越来越多的病人 , 要尽早采用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 , 创伤大 , 术后疗效差 , 现在我们都采用CT下简易定位 , 于血肿腔置引流管 , 术中同时抽出部分液化的血块 , 这样手术创伤小 , 对脑正常组织损伤小 , 重要功能损伤小 , 术后恢复快且残疾的概率减少了 。
脑出血怎么治疗呢? 脑出血是目前心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疾病 , 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 ,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的生活 , 因此有关专家呼吁一定要重视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 那么脑出血病人应该怎么护理呢?
1、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 。 因此 , 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 , 多与病人交谈 , 安慰鼓励病人 , 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 耐心的解释病情 , 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 , 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 , 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
2、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
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 , 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 。 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 , 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
(2)鼓励病人多饮水 , 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 。 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 预防交叉感染 。 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 , 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 , 应及早治疗 。
(3)瘫痪病人多有便秘 , 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 。 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 , 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 , 并给以足够水分 。 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 , 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