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贫血,贫血怎么检查


贫血怎么查?方法有哪些? 贫血怎么查
1.检查个血常规,通过检查血常规里的血红蛋白,得知是否患有贫血 。
血红蛋白正常值: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如果检查数值低于正常值内,则是贫血的指征 。

2 。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 。 贫血的原因有多种 。
如果消化道慢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等 。
如果您是女的,建议您做个血清铁检查 。 因女性患缺铁性贫血的比例偏高 。
如果血清铁低于60毫克/分升可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

贫血怎么治
1、应仔细检查病因,对症下药,不要自己随便吃“补血药” 。
2、不偏食,注意经常进食含铁及叶酸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蛋、肉、鱼、水果等 。
3、小儿生长发育期和妇女妊娠期、哺乳期造血物质需要量大,应加强营养,如食物补充不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sbonie血红素 。
4、月经量过多的妇女也要及时补充铁剂,应查明有否妇科疾病,先治好妇科疾病,堵住出血漏洞,贫血才能恢复,有痔疮出血或钩虫病的病人,应及时治疗,否则长期慢性出血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
5、胃、小肠手术后病人,慢性胃炎胃酸减少者会引起造血因子缺乏,应注意检查,如发现有贫血应积极治疗 。
6、老年人发生贫血一定要去医院查清病因,以防遗漏肿瘤性疾病 。
贫血的原因怎么查 中医论贫血
“贫血”对现代人来讲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但贫血其实只是西医定义的一个名字 。 在传统中医学里并没有“贫血”这个病名 。 那么,中医有没有与“贫血”等同的病征呢?中医又是如何看待“贫血”呢?下面就来谈谈这些问题: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对贫血及其相关病证的论述古已有之 。 但中医却没有单一的定义贫血,而是将其列入“血虚”的范畴,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证 。 那么什么是气,什么又是血呢?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如血的生成和运行,气不足(即气虚)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其在人体内运行,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血不足(血虚)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 。
中医学认为:世间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气血也不例外 。 中医讲:气属阳,血属阴,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互根互用,相互依赖 。 只有气血调和,人才健康无病 。 那么气血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气能生血,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血行不利、甚至血瘀;3、气能摄血,气能够固摄血,如果气虚不能固摄,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
而血对气主要是载气和养气的作用,气要依附于血,而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使气发挥作用 。 所以,气虚就会导致血行不畅、出血,导致血虚;而血虚则会导致气虚 。 气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对方,从而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出血、血随气脱,最终导致血虚、出现贫血,影响人体健康 。
血虚又称营血不足证或血液亏虚证,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 。 血虚证是气、血、阴、阳四大亏虚证之一 。
我国古代的医学论著《内经》对血的生成、运行及生理作用,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书中指出,血液的生成,主要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之精微(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其精微经心的赤化,形成红色液体物质,即成为血 。 《内经》关于血的生理功能、临床表现、治疗法则等一系列论述,对血虚证的病因及病理阐述、辩证和组方用药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