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艾灸,8种人千万不能艾灸


如何学好艾灸 自己在家是可以用燃烧的艾条做艾灸的,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 。 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
不过这种方式不适合新手,不然很容易烧伤,所以大唐艾神艾灸床建议大家先用艾灸盒去艾灸,可以绑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比较安全,也比较有效果 。
扩展资料:
隔盐灸
隔盐灸,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 。 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 。 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 。 如《本草纲目》卷十一“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
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 。 现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进,如在盐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疗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已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 。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脐部 。 取纯净干燥之细白盐适量,可炒至温热,纳入脐中,使与脐平 。 如患者脐部凹陷不明显者 。 可预先有脐周围一湿面圈,再填入食盐 。 如须再隔其他药物施灸 。 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药物(药膏或药末),再放盐 。 然后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即更换艾炷 。 为避免食盐受火爆裂烫伤,可预先在盐上放了一薄姜片再施灸 。 一般灸3~9壮,但对急性病证则可多灸,不拘壮数 。
参考资料来源:


艾灸怎么做? 操作方法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
一、艾条的制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 。 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 。
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 。 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
1.艾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 。 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 图146 。
2. 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 图147 。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 。 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 。 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 。 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 。 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
二、艾灸的方法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 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
(1)瘢痕灸 。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 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