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如何防治茉莉白绢病


白绢病是茉莉花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 我国南方省市发病较重 。 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 , 芍药、牡丹、君子兰、兰花、鸢尾、瑞香、向日葵等200多种观赏植物都可以作为它的寄主 。
症状特征:植株受害后 , 先在茎基部出现暗褐色斑点 。 后来受害部位皮层腐烂;在腐烂的皮层表面 , 初期产生白色绢状羽状菌丝 , 皮层组织逐渐下陷 , 菌丝颜色由白变黄 , 最终成为茶褐色似菜籽状的菌核 。 菌丝体也可以在根际土壤表面蔓延 , 形成辐射状 , 尤其在菌丝边缘明显 。 当茎基部全部腐烂坏死时 , 植株地上部分便全部萎蔫死亡 。
【【茉莉】如何防治茉莉白绢病】防治依据及方法:
1、病菌是一种腐生性强的土壤真菌 , 盆栽时切忌使用带菌土壤 , 如用加热消毒法消毒 , 温度要在50℃以上保持24小时 。
2、病菌喜高温高湿 , 生长最适温度为30~35℃ , 在18~28℃高湿条件下 , 从菌核萌发到新菌核形成仅需要一周时间 。 在适于发病的条件下 , 应在植株的茎基部施药 , 可以选用必菌鲨800-1000倍液 , 隔7~8天浇灌一次 。
3、菌核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 。 在土壤中可以存活3~4年 。 应配合农事操作 , 注意及时拔除病株 , 除去土壤表面和茎基部的白色菌丝和菌核 , 集中销毁 , 并在病穴四周撒些石灰粉消毒 , 也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配成80倍的毒土 , 分层撒施 。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与水生植物轮作 , 在灌水条件下菌核3~4个月即可死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