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黄栌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黄栌白粉病是危害黄栌的主要病害之一 , 受白粉病危害可导致叶片干枯或提早脱落;有的被白粉病覆盖后影响光合作用 , 致使叶色不正 , 不但使树势生长衰弱 , 而且导致秋季红叶不红 , 变为灰黄色或污白色 , 严重影响红叶的观赏效果 。
【【防治】黄栌白粉病的防治措施】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 。 发病初期 , 感病叶片上产生白色针尖状斑点 , 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斑 。 病斑周围呈放射状 , 至后期病斑连成片 , 叶面上布满了白粉 。 受白粉病危害的叶片组织褪绿 , 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 使叶片干枯早落 。 秋季叶片上逐渐形成黄色至黄褐色 , 最后变黑褐色的颗粒状物 , 为病原菌的闭囊壳 。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或枝条上越冬 , 亦可以菌丝形式在芽内越冬 。 翌年夏初闭囊壳吸水开裂放出子囊孢子 , 菌丝体直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传染 , 生长季节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传染 。 一般五六月降雨早 , 发病亦早 , 反之则延迟 。 七八月降雨量的多少 , 决定当年病害的轻重 , 黄栌白粉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 , 之后逐渐向上蔓延 。 发病初期至8月上旬 , 病情发展缓慢 , 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 , 病情发展迅速 。
黄栌白粉病由下而上发生 。 病斑首先出现在1米以下枝条的叶片上 , 之后逐渐向树冠蔓延 。 黄栌植株根部往往萌生许多分蘖 , 幼嫩组织多 , 下部叶片离越冬菌源最近 。 植株密度大 , 通风不良发病重;生长在山顶的树比生长在窝风的山谷中的树发病轻;黄栌生长不良发病重;分蘖多的树发病重 。
防治措施
①减少侵染来源 。 秋季结合清园彻底扫除病落叶 , 剪除病枯枝条并烧毁;地面喷撒硫磺粉 , 以消灭越冬病原 。 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树势 , 增强抗病性;春季及时剪除分蘖 , 减少发病部位 。
②药剂防治:黄栌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 , 以杀死越冬菌源 。 发病初期 , 喷施15%可湿性粉锈宁800倍液 , 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