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侏罗纪世界3》带来了dna的热度


电影《侏罗纪世界3》带来了dna的热度
《侏罗纪世界3》为冷清已久的电影市场带来了热度——截至6月13日零点,该片上映3天累计票房已达3.54亿 。
“琥珀可以保存软组织甚至DNA分子达数百万年”,这个想法经由该电影系列的第一部《侏罗纪公园》传达给了社会大众 。 这让人们不禁畅想,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克隆技术复制出一个「侏罗纪」?
在南美洲的某个地方,一名矿工发现了一块琥珀,并注意到这个树脂化石里似乎有一只蚊子 。 通过先进的设备,科学家们提取出了这个吸血昆虫的最后一餐,而多亏了完好无损的血细胞中所保存的基因密码,一只恐龙被克隆了出来 。
“琥珀可以保存软组织甚至DNA分子达数百万年”,这个想法经由1990年的科幻小说和后来取得成功的电影系列《侏罗纪公园》传达给了社会大众 。 但直到今天,从琥珀或类似物质中提取DNA的尝试都没有真正成功过,而嵌入树脂里的样本被认为不适合进行基因检测 。
【电影《侏罗纪世界3》带来了dna的热度】与电影中不同的是,树脂化石并不是保存DNA的一个好选择 。 当一种粘性物质困住小型动物时,后者的软组织会立即开始腐烂,而且在整个动物被包裹起来之前,大部分DNA就已经丢失了 。 即使有些DNA被保存下来,树脂中的化合物也会与之发生反应,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其破坏 。
2020年,一项发表在《PLOSONE》杂志上的研究试图确定,包裹在树脂材料中的昆虫DNA是否能够被保存,以及能保存多长时间 。 为此,研究人员收集了被困在孪叶豆属(Hymenaea)琥珀树树脂中的小型粉蠹虫(ambrosiabeetle) 。 后者是一种马达加斯加岛所特有的物种,而前者的化学成分与琥珀化石非常相似 。 研究人员将样品保存了2到6年,然后开始进行处理 。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尽管非常脆弱,但DNA仍然被保存在了样本中 。 最初,研究人员尝试用乙醇来溶解虫子周围的树脂,结果适得其反——酒精与树脂发生了反应,并破坏所有的DNA 。 这一观察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过去提取DNA的尝试总是不成功 。
在完善提取工艺和更换化学试剂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一直被广泛用于复制DNA中的小片段,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方法对从树脂中提取的DNA不是很有效 。 因此该研究的作者们认为,树脂中发现的物质有可能会阻碍用于复制单个DNA序列的化学成分起作用 。 只有在仔细清洗样本并多次重复PCR过程后,才能有足够的DNA得到复制,以便对树脂中的生物体基因组展开研究 。
电影《侏罗纪世界3》带来了dna的热度
目前,人们还不清楚遗传物质能在树脂中存活多久,而研究人员希望将新方法应用到其他嵌入树脂的软组织案例中,从而测定DNA的衰减率 。 另外,水似乎有着至关重要的潜在保存能力 。 树脂能形成防水屏障,保持软组织中的水分,这也会影响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
令人惊讶的是,最近的发现表明,DNA痕迹甚至可以保存在岩石中 。
202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VPP)和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团队成功地从1.25亿年前的恐龙化石中识别出了保存在细胞中的DNA分子 。 这种恐龙被称为“尾羽龙”(Caudipteryx),是一种孔雀大小的杂食性动物,尾部有长长的羽毛,是白垩纪早期分布于辽宁地区的热河生物群落的一份子 。
“多年来积累的地质数据表明,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保存状态与众不同,因为富含硅的细小火山灰掩埋了尸体,从而使得其保存质量能够达到细胞水平 。 ”IVPP的副教授李志恒表示 。 他是上述研究的合著者,而研究结果则发表在了《CommunicationsBiology》杂志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