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与鲜食花生如何间作?这场会议讲明白了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王延斌 通讯员 孙彩虹
6月10日 ,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小城曹县 , 一场“中国”打头的现场观摩培训会如期上演 。 来自山东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科协、菏泽市科协、农业农村局、农科院的代表出现在培训会现场 , 就“鲜食玉米、鲜食花生一体化机播”展开示范与培训 。
鲜食玉米、鲜食花生营养成分丰富 , 且均具有良好的适口性 , 深受消费者喜爱 。
据了解 , 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技术是在成熟的普通玉米花生间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效生态种植模式 。 因鲜食玉米抗倒伏能力差 , 单作时密度不宜超过每亩3500株 。 间作模式下可充分利用间作花生带通风透光提高间作玉米抗倒能力 , 压缩株行距 , 可保障间作鲜食玉米亩穗数3500株不减 。 该技术核心是充分发挥鲜食玉米间作边际效应 , 压缩玉米株行距 , 并改善鲜食玉米口感及营养品质;挤出带宽增收花生 , 充分发挥花生共生固氮、改良土壤环境 , 增强群体抗逆性;次年将间作带调换种植 , 实现间作轮作有机融合 , 减少作物的连作障碍;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 , 缓解粮油争地、人畜争粮及种地养地不协调的问题 。
观摩会现场 , “科创中国”山东农产品区域科技服务团团长、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表示 , 本次观摩培训会是加快推进粮油作物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 是助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具体行动 。 山东省农科院是“科创中国”区域科技服务团的主要资源支撑单位 , 与菏泽市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 本次现场观摩的花生玉米宽幅间作一体化精播技术 , 2015年被国务院列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技术措施 , 2017年起连续多年被遴选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山东省主推技术 。
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技术可以改善鲜食玉米口感及营养品质 , 充分发挥花生共生固氮、改良土壤环境 , 增强群体抗逆性;减少作物的连作障碍 , 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 。 同时 , 该模式与普通玉米种植比较 , 亩综合效益增加约1倍 。 与鲜食玉米单作比较 , 鲜食玉米产量不减 , 增收鲜食花生400公斤以上 , 提高土地利用率30%以上 , 增加亩效益40%以上 。
【鲜食玉米与鲜食花生如何间作?这场会议讲明白了】
鲜食玉米与鲜食花生如何间作?这场会议讲明白了
受访者供图 。
观摩会现场 , 五种机械播种机亮相 , 吸引了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的注意 。
据了解 , 花生玉米宽幅间作一体化精量播种机是万书波科研团队近年来集成花生玉米宽幅间作、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鲜食玉米提质增效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模式而创新的专业化播种农机具 。 该型机具是集成花生玉米三大主推技术进入以现代作业装备为主的全程机械化配套作业新阶段 。 本次观摩会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 对于该技术在曹县落地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 有助于加快推进粮油作物绿色高效发展 , 为促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本次活动是“科创中国”山东农产品区域科技服务团的重点示范项目 , 旨在推广试点城市(园区)服务模式 , 辐射带动周边区域 , 支撑省域“科创中国”试点培育 , 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山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 ,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 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