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辛寨街道王家楼村大樱桃产业促进集体增收

【临朐县辛寨街道王家楼村大樱桃产业促进集体增收】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淙淙丹河 , 恍若一条纱巾 , 舞动在临朐县辛寨大地 , 最终流进冶源水库汇入弥河 。 丹河原名丹水 , 从黄帝始就有该名称的史料记载 。 然而 , 近年来,当地出产的大樱桃色如红丹、形如玛瑙 , 让丹河之“丹”赋予了新的内涵 。
从临朐沿着长深高速行驶到辛寨街道 , 一路两行错落有致分布着许多樱桃大棚 , 尽管樱桃采摘季已经结束 , 但仍能在这里寻找到“春果第一枝”的故事 。 采访人员来到位于丹河东侧、长深高速临朐南出入口西1公里处的王家楼村 , 这里几乎家家种樱桃、遍地是大棚 。
“我们村是辛寨难得的平原村 , 这里土质肥沃 , 设施完善 , 交通便利 , 为大樱桃产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 近年来 , 全村发展大棚樱桃800亩 , 种植先锋、拉宾斯、布鲁克斯、雷尼等20多个品种 , 因为上市时间不一 , 保证你能从3月底吃到五一 。 ”该村党总支书记王全说 。
“火车跑得快 , 全靠车头带” , 王家楼村党支部突出“党组织带强”“合作社带富”功能 , 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叠加起来 , 以发展大樱桃产业为抓手 , 推动该村实现了产业振兴 , 成为辛寨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
临朐县辛寨街道王家楼村大樱桃产业促进集体增收
“以前俺们村主要就是种小麦、玉米 , 每亩收入2000元左右 ,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 后来 , 村党支部号召大家发展樱桃大棚 , 每亩地收入将近4.4万元左右 , 一个棚一年能换接近12万元 , 城里的年轻人现在都往回跑开了” , 该村樱桃种植户王礼说 , “这些年俺们村成立了王楼土地股份合作社 , 鼓励我们入社 , 免费开展统一产业规划、统一资金筹措、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风险防控、统一品牌营销 , 确保农产品质量、产量 。 另外 , 给我们配备了温控器APP服务链接手机 , 随时观察棚内情况 , 实在是太方便了 。 ”该村党支部依托党建网格化 , 推行“1510”服务队办法 , 即1名村干部联系5名党员种植户、1名党员种植户联系10名群众种植户 , 建设党员示范棚10个 , 让党员在一线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 , 推动党员群众共同致富 。
群众所需 , 就是发展的目标 。 王家楼村位于辛寨樱桃产业发展片区的中心位置 , 附近没有樱桃交易市场一直是困扰当地樱桃产业发展的最大桎梏 。 今年以来 , 村党支部探索在村西建立一处樱桃交易市场 , 占地3000平方 , 吸引外地客商320余户、实现交易300万斤 。 合作社采取每斤樱桃向客商提取0.2元办法 , 保障市场交易行为 , 今年实现收入60余万元 。 同时 , 着眼入社户剪枝、采摘、上膜等需求 , 村党支部组织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各类劳务项目 , 村里每人每天提取10元劳务介绍费 , 1-5月份已提供劳务服务4500人次、实现收入4.5万元 。
栽下梧桐树 , 只待凤凰来 。 王家楼村产业发展吸引着各方目光 , 今年县里计划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东城街道--辛寨街道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 , 在王家楼村建设1.5万平米的冷链物流基地和占地90亩的果品加工产业园 , 建成后王家楼村将成为辐射辛寨乃至临朐县樱桃产业发展的龙头高地 , 预计每年实现交易量1800万斤 , 为村集体带来360万元的收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