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的天性

作者:黎荔
蝎子的天性
有人给我讲了一个“青蛙与蝎子”的故事, 说的是一只蝎子到了河边想过河, 但不可以, 因为它不能下水, 之后他见到了一只青蛙, 就问青蛙:“你可以背我过河吗?”青蛙说:“当然不行了!如果我背你, 你就会在我背上攻击我的 。 ”蝎子说:“不!我一定不会那样做 。 如果我那样做, 我们两个都会死的, 因为我不会游泳 。 ”青蛙听到了, 就说:“好!”于是答应了蝎子, 背它过河了 。 在过河途中, 蝎子突然袭击了青蛙 。 当他们沉进水的时侯, 青蛙就问蝎子了, 为什么要那样做?!蝎子回答:“对不起, 因为那个是我的本性 。 ”
当年在敦煌戈壁沙漠徒步时, 在那片辽阔、荒凉、干涸、热浪滚滚的不毛之地, 我曾见过软细的沙堆上, 有几乎和黄沙可以混同的小蝎子, 被烈日当头烤得一动不动的 。 每走一小段就可以看到几只, 据说一亩沙漠有千只蝎子 。 虽然五月还不是最热的季节, 但中午沙漠的地表温度也超过了四十度, 在行走中并没有汗流浃背的感觉, 因为汗刚出来就已经蒸发了 。 不知道这些通体淡黄半透明的小蝎子, 怎么在这种极限之地生存下去的?每发现一只, 我只是俯身细细观察良久, 没有镊子的情况下, 千万不能尝试用手直接抓它们 。 徒手捕蝎可是要技术的, 那是长期实践中才能练就的本领, 看准了一下子抓住蝎子尾巴上的毒刺, 这样才能保证不被蛰伤 。 据说这种沙漠蝎极其凶悍, 通常毒性巨大, 而且排毒量也较大 。 沙漠中的环境迫使他们的品种拥有残杀的习惯, 即便是一个妈生的兄弟, 也照吃不误 。 至于背仔的母蝎, 亲生的仔蝎万一从背上滑落, 母蝎一般会将它们吃掉, 这就是它们进化的习性, 物竞天择, 优胜劣汰 。
蝎子的天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五毒”通常指青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 。 蝎子是被称为五毒之首, 主要是因为蝎子的外貌在五毒中是最凶狠、丑陋的, 其它四个动物见到蝎子就会跑掉, 惧而远之 。 因此, 在一些习俗民俗画中, 蝎子就常常成了五毒的形象代言人 。 “擒贼先擒王”, 灭五毒就先消灭蝎子 。 道教神符中有禁蝎符, 见过陕西凤翔一带的禁蝎咒符, 以木刻印制, 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 蝎子逞威风 。 神鸡叼一嘴, 毒虫化为水……”画面当中雄鸡衔虫, 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 。 画上还有咒符, 以“震慑五毒” 。 一般采用黄表纸制作, 以朱砂画出, 贴于墙壁或蝎穴处 。 中国许多地方, 都习惯在谷雨节, 家家墙上贴“谷雨禁蝎贴”, 灶神位贴公鸡吃蝎子的画, 名为“谷雨鸡” 。 贴与画上还配以禁蝎咒:“我是天上神, 下界保万民, 每逢谷雨日, 定拿蝎子精 。 南斗六郎, 北斗七星, 太上老君急急律令!”等等 。
【蝎子的天性】其实, 在地球这个巨型动物园中, 所有正在低吠、尖叫、狂嗥、乱爬的豺狼、虎豹、坐山雕、母猎狗、蛇蝎、猴子和各种怪物之间, 有一头野兽更丑陋、更狠毒、更卑劣、凌驾于一切动物之上, 虽然它并不凶相毕露, 也不大叫大喊, 却居于错综复杂的食物链的顶端 。 答案自然就是我们人类 。 区区蝎子又何足挂齿?
蝎子的天性
蝎子被称为五毒之一, 别看外表毒辣, 但是吃起来却别有一番风味 。 我吃过袁家村美食一条街上的油炸蝎子, 将活蝎倒入油锅内炸制, 活生生炸焦, 出锅后撒椒盐, 这已经成为一道著名的街头小吃了, 最大的特点就是香、酥、脆 。 我也吃过西安某私房菜会馆独门推出的生吃蝎子 。 做法是用剪刀把蝎子尾部的毒针剪掉, 以免食用时被刺, 然后把蝎子放在巨大的冰块盆内半个小时以上, 蝎子都冻麻木了, 没有一只身手矫健, 都摇摇晃晃、奄奄一息的, 用筷子夹着蘸芥末吃 。 也有将蝎子在高度白酒中泡几十分钟, 被白酒泡“醉”后, 蝎子停止不动, 将蝎子尾部的毒针去掉后, 就可以食用了 。 这两种生吃方法, 都是要把尾刺去掉, 避免蝎子突然“觉醒”, 那就后果不堪设想了 。 在没有什么不能洗洗吃掉的厉害国, 食用蝎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可炸、可煎、可烤, 也可煲汤 。 其中最生猛的就是生吃, 据说生吃蝎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药性保留好毒性大, 有生吃活蝎子胜过吃4只熟蝎子的说法 。 作为常见的药用昆虫之一, 蝎子除了能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之外, 兼有祛湿、活血、祛瘀、降压等的功效 。 中医现代新疗法——蝎毒疗法, 201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唯一治疗疑难病的疗法项目 。 对了, 还有一种我们常吃的食物, 不是蝎子, 却源于蝎子, 那就是麻花 。 相传很久以前, 毒蝎横行, 人们为了诅咒, 每年阴历二月二, 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 扭作毒蝎尾状, 油炸后吃掉, 称之为“咬蝎尾”, 久而久之, 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 。

推荐阅读